[发明专利]一种多肽在预防和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28345.4 | 申请日: | 2020-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2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凌建群;韩俊峰;杨旭;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吉锐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瀛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8/10 | 分类号: | A61K38/10;A61K45/06;A61P1/04;A61P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3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肽 预防 治疗 胃部 疾病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肽在预防和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多肽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由胃黏膜损伤引起的胃部疾病,也可添加其他治疗剂、辅料、载体或辅助性成分制成以本发明所述多肽和其他治疗剂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胃黏膜损伤引起的胃部疾病。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多肽及其药物在预防和治疗胃部疾病的应用,所述药物对胃粘膜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较低的浓度下,有效修复,提高对胃黏膜的保护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多肽及其药物安全性高,有效预防和治疗胃部疾病,具有较高价值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肽在预防和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胃黏膜是胃腔内面的粘膜,是胃壁的最内层。胃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及粘膜肌层3层组成。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得到相应调整,在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正确等多种不良因素影响下导致胃部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较大,饮食不规律,使得因胃黏膜损伤引起的发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胃黏膜损伤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和生活质量,其中胃黏膜层和固有腺体的慢性炎症性损伤诊断为慢性胃炎,当黏膜病损超过黏膜肌层则诊断为胃溃疡(王垂杰,郑剑玲,宫雁冰,傅纪婷,齐贺,耿薇,李玉锋,段薇.胃病患者胃黏膜真菌基因的多样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9):2050-2054.),临床所见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及相关的胃部疾病主要为胃黏膜的异常及损伤。
胃黏膜组织出现异常时,胃的腺体分泌功能随之受到影响,导致血清PG水平发生改变。有研究发现,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存在异常改变(葛海燕,陈桂明.胃蛋白酶原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黏膜疾病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20,33(01):97-100.),表明胃炎的发生与胃黏膜息息相关。
胃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为最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具有发病隐匿、进程慢的特点,临床表现症状为不典型腹部隐痛、不适、反酸等(杨胜风.抗幽和胃汤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05):831-832.)。按临床发病的缓急,胃炎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胃炎两大类型。
急性胃炎主要因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刺激、损伤患者胃黏膜所致(司亚娟.针对性护理在急性胃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9):98.),是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可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和急性化脓性胃炎,以发热、呕吐、腹泻、恶心、食欲不振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便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吴亚楠.分析急性胃炎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6):249+251.)。同时,急性胃炎未得到及时治疗而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也会引起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临床发病率高,指有害因素反复、长久的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引起慢性胃黏膜炎性损伤(夏宁.小儿胃炎的诊断治疗[J].保健文汇,2019(07):64.)。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患者普遍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约半数以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疼痛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加重,亦常见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或伴有维生素B12缺乏的其他临床表现,如贫血、舌、口腔、消化道的黏膜炎症等(李雪.慢性胃炎有七忌[N].健康报,2020-09-14(008).)。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受损,不注意护理,受损的胃黏膜长期未恢复的情况下,日久可发展为胃黏膜萎缩。
消化道溃疡、胃出血等胃部疾病也均是由于胃部黏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损伤而导致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吉锐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瀛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未经南宁吉锐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瀛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83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