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井用5G基站轻量化散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27146.1 | 申请日: | 2020-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4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飞;白鸿玮;任秦龙;屈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4;H05K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覃婧婵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矿井 基站 量化 散热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用5G基站轻量化散热系统,系统中,5G基站发热单元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贴合,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贴合所述5G基站发热单元,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冷凝器经由汽液管线连接所述蒸发器形成环路,相变材料储存腔存储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储存腔经由冷板连接所述冷凝器,第一翅片组设在所述相变材料储存腔的底面,与所述相变材料储存腔构成复合热沉,第二翅片组设在所述5G基站发热单元正上方,且与所述内壁对应的外壳外壁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5G通讯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矿井用5G基站轻量化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5G通讯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高安全、全覆盖、智能化等特点,传输质量更高、更稳定。为满足煤矿生产过程中的远程实时控制等应用需求,5G技术须在矿井中广泛应用,可实时获取设备姿态数据,既能让远程控制精准可靠,也能实现设备智能联动,实现现场施工无人化、远程操控化,大大减少粉尘、噪声等污染危害,提高无人开采设备现场作业的精准度、稳定性。
5G基站是5G网络的核心设备,提供无线覆盖,实现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随着5G传输速率的成倍提升,5G基站将处理海量数据,且随着5G业务的不断发展,5G基站室内基带处理设备的计算功耗将逐渐上升。因此,在5G时代,基站的计算功耗将大幅提升,5G基站计算功耗上升,带来的不仅仅是耗电问题,还有散热问题。
煤矿井下的5G基站长期工作于有甲烷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合,且矿井下存有大量粉尘,5G基站的远端射频单元等精密电子仪器在有灰尘或者水汽的环境下会发生干扰或腐蚀,非金属材料也会加速老化和失效,导致元器件可靠性降低,造成电气短路,影响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为保证设备安全,要求将5G基站置于密闭的结构中,且要求其外壳满足防爆强度要求且散热环境无尘、无水汽,电子发热设备内部循环的空气避免与外界空气接触,形成一个封闭空间,而全密封箱体仅能通过外壳散热,难以满足器件的工作温度要求,需要合理安装散热器来辅助散热,因此其热流途径及散热方式必须经过细致的设计才能满足要求。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在本国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动式散热不适用于对防水、防尘性能有较高要求的煤矿井下密闭空间以及外壳质量大安装运输不便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矿井用5G基站轻量化散热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矿井用5G基站轻量化散热系统包括,
外壳;
5G基站发热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贴合,所述5G基站发热单元间歇性运行,
蒸发器,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贴合所述5G基站发热单元,
冷凝器,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冷凝器经由汽液管线连接所述蒸发器形成环路,所述汽液管线包括蒸汽管线和液体管线,蒸汽管线和液体管线连接蒸发器两侧壁,分别用以传输蒸发器的毛细芯内产生的过热蒸汽以及冷凝器中冷凝的过冷液体,
相变材料储存腔,其存储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储存腔经由冷板连接所述冷凝器,
第一翅片组,其设在所述相变材料储存腔的底面,与所述相变材料储存腔构成复合热沉,
第二翅片组,其设在所述5G基站发热单元正上方,且与所述内壁对应的外壳外壁上。
所述的矿井用5G基站轻量化散热系统中,所述蒸发器的形状适配于所述5G基站发热单元的形状,其中,蒸发器与所述5G基站发热单元贴合表面为所述5G基站发热单元尺寸最大的表面。
所述的矿井用5G基站轻量化散热系统中,所述相变材料储存腔为外壳上凹成的空腔,所述相变材料的熔点低于蒸发器内饱和蒸汽温度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71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