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棉质面料加工的干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6889.7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1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佩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佩荷 |
主分类号: | D06B15/02 | 分类号: | D06B15/02;D06B23/02;D06B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3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面料 加工 干燥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面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棉质面料加工的干燥装置,所述内齿圈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第三连板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压轮,所述第三连板的外表面且位于调节板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放置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烘干机构,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第二连板带动压轮循环的敲击顶板外表面缠绕的面料,有助于将面料上的水分弹落,具有加速干燥的效果,又因为两个压轮之间连接有弹簧,当压轮在接触面料并下压的过程中,压轮在面料的表面滚动,具有抚平褶皱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棉质面料加工的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面料在印染加工时,通常都需要进行清洗、脱水和烘干等处理,棉质面料的棉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在正常的情况下,纤维可向周围的大气中吸收水分,所以它接触人的皮肤,使人感到柔软而不僵硬。
棉质面料本身就有易皱的缺点,尤其是在清洗烘干后,现有的面料干燥方法一般是将面料置于烘干筒内进行高速旋转并且加热进行烘干,这样会使干燥后的面料缩水产生大面积褶皱,不利于后续的熨烫整理,而且对面料具有一定的损害,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棉质面料加工的干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棉质面料加工的干燥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用于棉质面料加工的干燥装置,包括内齿圈,所述内齿圈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板,所述第二连板的外表面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第二连板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三连板,所述第三连板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压轮,所述第三连板的外表面且位于调节板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固定架的内部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烘干机构,所述放置架的外表面且位于烘干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放置架的外表面且位于固定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
作为优化,所述内齿圈和固定架均为圆形结构,所述固定架的直径小于内齿圈的直径。
作为优化,所述齿轮与内齿圈的内壁之间啮合,所述调节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壳体。
作为优化,所述第三连板与压轮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三连板与压轮均关于第二连板对称。
作为优化,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且位于固定壳体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支撑杆与限位杆均为不锈钢材质。
作为优化,所述推杆的一端活动贯穿于固定框的外部,所述顶板为弧形结构,所述放置架为圆形结构。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棉质面料加工的干燥装置,通过内齿圈在旋转的过程中会带动齿轮自转,齿轮旋转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板的一端进行往返移动,由于第二连板的外表面连接有第三连板和压轮,进而使第二连板带动压轮循环的敲击顶板外表面缠绕的面料,有助于将面料上的水分弹落,具有加速干燥的效果,又因为两个压轮之间连接有弹簧,当压轮在接触面料并下压的过程中,压轮在面料的表面滚动,具有抚平褶皱的作用,极大的减少了面料经干燥过后产生的褶皱,方便后续对面料进行熨烫加工。
2、该用于棉质面料加工的干燥装置,通过在面料的干燥过程中,面料的水分逐渐减小,且面料逐渐变轻,顶板对面料的支撑张力变小,由于推杆与放置架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当顶板外表面的压力减小时,第二弹簧从压缩状态逐渐伸展,带动推杆使顶板向外伸展,可以防止在压轮不断的滚动敲击过程中面料从顶板的外表面脱落的现象,保证干燥过程的稳定。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佩荷,未经王佩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68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