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蔗自动刮皮切段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22714.9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7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刚;张智勤;毛红生;李安生;马新旋;侯俊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6D1/08 | 分类号: | B26D1/08;B26D5/12;B26D7/08;B26D7/06;A23N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2 | 代理人: | 马鹏鹞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蔗 自动 刮皮切段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蔗自动刮皮切段机,该机器通过设置刮皮机构将甘蔗的外皮刮除,刮皮机构的钢制滚刀内侧的螺纹状刀刃能够压紧在不同直径甘蔗的外表面并沿圆周方向高速转动对甘蔗的外皮进行切割,切割的同时伴随着甘蔗的横向行进,能够快速的将甘蔗的表皮刮除;通过设置上下对应的V形输送轮来夹紧甘蔗向前输送,上端的V形输送轮在夹紧甘蔗的同时还具有上下调节功能,能适应不同直径和弯曲度的甘蔗;通过设置两同时转动的V形滚刷将甘蔗表面残留的外皮刷掉,通过电磁阀的不同间隔开闭来控制切断机构的气缸伸缩,实现甘蔗不同长度的切断,本发明可以替代人工用刀刮皮的传统方式,并且效率高、效果好,适合在小型商户中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甘蔗刮皮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蔗自动刮皮切段机。
背景技术
甘蔗是一种可食用草本植物,在我国南方地区被大量种植,由于甘蔗的含糖量很高并且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主要用于人们日常的直接食用和制糖工业。
市场上最常见的是紫皮甘蔗和青皮甘蔗,日常食用甘蔗时,往往需要人工将甘蔗表面覆盖的一层紫色或青色外皮刮除,这种刮皮方式效率低、浪费人力,刮完外皮后再用刀将甘蔗皮削掉,这样是为了避免削甘蔗皮时紫色或青色的外皮污染甘蔗肉;另外,削掉皮的甘蔗长时间放置后,甘蔗肉的表层极易滋生细菌,因此有人要求只需将甘蔗紫色或青色的外皮刮掉,选择边啃皮边吃甘蔗肉的方式,这样比较耐放且健康卫生;市场上榨甘蔗汁的商贩在榨甘蔗汁时用的是不削皮的甘蔗,因为削掉的甘蔗皮会造成甘蔗肉的浪费,榨汁时只需将甘蔗外的紫色或青色表皮刮掉,避免污染甘蔗汁;
不管哪种食用方式,都需要将甘蔗表层的覆盖层刮除,目前,小型且轻便的适合个体用户使用的刮除甘蔗外皮的设备比较少,大部分的中小型用户只能用刀将甘蔗外覆盖的外皮刮除,切断甘蔗也是用刀砍,这种方式效率很低,并且会耗费大量体力,因此急需研究一种结构简单实用并且造价低的小型甘蔗刮皮切断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甘蔗自动刮皮切段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甘蔗自动刮皮切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机架的平台板上的刮皮机构、刮皮机构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一个输送机构;
刮皮装置包括竖向固定在平台板上的支撑竖板、甘蔗套筒、滚刀轮组件,甘蔗套筒同轴套装在支撑竖板上部的中间设置的轴承内,甘蔗套筒的外端同轴设有飞轮,飞轮的中心孔和甘蔗套筒的内径相同,飞轮的内侧面同轴固定连接有皮带轮;滚刀轮组件包括钢制滚刀、固定在飞轮外侧面的转动支座和滑动支座,钢制滚刀的两端均设有连接轴,其中一端的连接轴端部设有圆球,钢制滚刀的中部设有螺纹状刀刃,钢制滚刀端部的圆球套在转动支座上设置的球形凹槽内形成球面副,滑动支座包括固定在飞轮外侧面的支撑台、滑动套、拉簧,支撑台的侧面固定有圆心和圆球的中心重合的弧形轴,滑动套套在弧形轴上形成滑动副,拉簧套在弧形轴上且其两端分别和支撑台、滑动套挂接,钢制滚刀下端的连接轴插入在滑动套上设置的盲孔内,滑动套的侧面且与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的螺纹孔内插入有紧定螺钉,钢制滚刀中部的刀刃和飞轮的中心孔对应;飞轮下方的平台板上设有漏孔甲,皮带轮上套有穿过漏孔甲和机架内设置的驱动装置连接的皮带;
输送机构包括尺寸相同的两V形输送轮、对称固定在平台板上的两支撑座,支撑座的上部设有一个竖向的长圆孔,下部设有一个和长圆孔上下对应的圆孔,一个V形输送轮通过其两侧的轮轴插入在两长圆孔之间并形成滑动副,支撑座的上端面设有滑动支板,该V形输送轮的轮轴外端套有活动的轴承座甲,轴承座甲的上端面设有竖向且滑动连接在上方滑动支板的滑孔内的滑杆,滑动支板和轴承座之间的滑杆上套有弹簧,另一个V形输送轮通过其两侧的轮轴插入在两圆孔之间,该V形输送轮的轮轴外端套有固定在支撑座侧面的轴承座乙,两V形输送轮之间形成的夹持缝和甘蔗套筒的中心对应,其中一侧的支撑座上通过支架设有和下方V形输送轮的轮轴连接的驱动电机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未经郑州轻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27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TE偏振光斜入射模式的双通道窄带吸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