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癌症检测、诊断与治疗的外泌体探针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221805.0 申请日: 2020-11-05
公开(公告)号: CN112394169A 公开(公告)日: 2021-02-23
发明(设计)人: 尹航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3/574 分类号: G01N33/574;G01N33/569;C07K7/06;C07K7/08;C07K14/00
代理公司: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陈波
地址: 10008***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应用于 癌症 检测 诊断 治疗 外泌体 探针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属于分子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应用于癌症检测、诊断与治疗的外泌体探针。本发明的外泌体探针的氨基酸为D‑型氨基酸,可以发现并识别EV,能够应用到预测癌症转移的发生。本发明的外泌体探针与现有的外泌体探针相比,可以有效检测细胞外囊泡表面带负电的脂质组分,应用范围更广;使用D‑型的氨基酸作为结构骨架,具有抵抗作用于L‑多肽水解酶的能力,可以稳定在体内环境下存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癌症检测、诊断与治疗的外泌体探针。

背景技术

现有的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疾病监测、用药指导中,液体活检技术是主流趋势,该技术主要针对细胞表明的肿瘤标志物来进行(Siravegna,G.et al.(2017)Integratingliquid biopsies into the management of cancer.Nat Rev Clin Oncol 14(9),531-548)。

目前液体活检的主要检测标志物包括血液中游离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 Cells,CTCs)(Sundling,K.E.and Lowe,A.C.(2018)Circulating Tumor Cells:Overview and Opportunities in Cytology.Adv Anat Pathol)、循环肿瘤DNA/R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ctRNA)碎片(Cabel,L.et al.(2018)Clinicalpotential of circulating tumour DNA in patients receiving anticancerimmunotherapy.Nat Rev Clin Oncol 15(10),639-650)和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Melo,S.A.et al.(2015)Glypican-1identifies cancer exosomes anddetects early pancreatic cancer.Nature 523(7559),177-82)。其中,由于CTCs在血液中含量较低,因此检测有难度。ctDNA是肿瘤细胞自身分泌或死亡时释放的物质,利用液体活检技术,可以在影像学技术还未能发现病灶时就在外周血中检测到肿瘤细胞或肿瘤相关遗传物质。EV是一种细胞分泌的脂质双层膜结构的小泡,直径在30-1000nm之间。EV根据其大小和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泌体(exosome)和微泡(MV),其中外泌体尺寸为30-100nm,来源于内体和细胞膜;而微泡则尺寸为100-1000nm,主要由细胞膜内的成分组成。EV可以作为一种载体,携带分泌细胞的蛋白、核酸以及脂类物质。

现有的液体活检技术主要针对体液中存在的肿瘤标志物蛋白或者核酸,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体液中存在的蛋白或者核酸容易降解,稳定性不足,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与可重复性不高;(2)体液中直接检测的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不足,容易得到假阳性/阴性结果。EV作为检测目标为具有多种优点,包括含量高、稳定性好等,因而成为新一代的液体活检中的黑马。

目前已经发现的可以用于EV识别的多肽包括C2B环肽和L型MARCKS-ED。这些多肽存在的缺点在于:1)C2B环肽只适用于检测细胞外囊泡的曲率;2)C2B环肽与L型MARCKS-ED在体内多肽的水解酶环境下较不稳定,在检测中不适用;3)C2B环肽在生产过程中成本较高。所以需要研究新的识别EV的多肽。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癌症检测、诊断与治疗的外泌体探针,所述外泌体探针的氨基酸序列如下1)-6)任一项所述:

1)KKKKKRFSFKKSFKLSGFSFKKNKK(SEQ ID NO:1);

2)KKSFKLSGFSFKKNKK(SEQ ID NO:2);

3)KRFSFKK(SEQ ID NO: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18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