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KC-2后背门存放架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21408.3 | 申请日: | 2020-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8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周飞;陈其平;汤明明;朱成忠;吴伦保;邹文东;周维;王焘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汇宇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H3/04 | 分类号: | B25H3/04;B25H5/00;F16F1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kc 后背 存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KC‑2后背门存放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夹紧板,所述底架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且该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若干个滑块,若干个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夹紧板,所述固定夹紧板和移动夹紧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卡槽,四个所述卡槽中的两个卡槽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卡紧螺纹杆。该KC‑2后背门存放架,通过设置底架,能加将KC‑2后背门放置在其上表面,且KC‑2后背门的一面依靠固定夹紧板的右侧,再通过滑块与滑槽使移动夹紧板的左侧夹紧KC‑2后背门另一面,并通过卡槽、卡紧螺纹杆与卡紧转盘的配合固定KC‑2后背门,从而使整个存放架具有方便存放与拿取KC‑2后背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放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KC-2后背门存放架。
背景技术
汽车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交通四通八达,去再远的地方已经不是难题了,只要有了汽车,到哪里都已经不是什么愿望和奢求了,同时汽车带动了很多产业的发展,加快了经答济的提升,提高了民众的生活质量和就业机会。
在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后背门是汽车必不可少的一个汽车部件,在后背门生产制造出后,需要与之相适配的存放架存放,但现有的存放架都是固定的框架,在后门盖拿取以及放置时都比较困难,且容易出现后背门与框架发生刚性碰撞的现象,易造成后背门损伤导致出现质量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KC-2后背门存放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KC-2后背门存放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KC-2后背门存放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夹紧板,所述底架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且该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若干个滑块,若干个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夹紧板,所述固定夹紧板和移动夹紧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卡槽,四个所述卡槽中的两个卡槽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卡紧螺纹杆,所述卡紧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卡紧转盘,所述固定夹紧板的一侧和移动夹紧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相同的凹槽,且该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远离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
优选的,所述底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底架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制动万向轮,所述制动万向轮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所述制动万向轮为一组,每组所述制动万向轮以底架正面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底架的下表面,两个所述底架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固定两个底架的固定柱。
优选的,所述固定夹紧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夹紧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架的上表面,若干个所述移动夹紧板每两个为一组,且每组两个移动夹紧板分别设置在两个底架的上表面。
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夹紧板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方便整个存放架移动的推动把手,两个所述推动把手的外表面均套设有防滑套,且该防滑套的材料为橡胶。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碰撞时冲击力的缓冲块,所述底架的上表面和缓冲板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垫,且缓冲块和缓冲垫的材料均为橡胶。
优选的,所述缓冲杆远离缓冲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远离缓冲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的内侧壁。
优选的,所述底架、固定夹紧板、移动夹紧板、横板、缓冲板和固定柱的材料均为不锈钢,所述固定柱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固定柱呈一行四列式等距固定连接在两个底架的相对面。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KC-2后背门存放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汇宇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铜陵汇宇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14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充放电功能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