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波导耦合对准结构及加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21373.3 | 申请日: | 2020-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7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永;王莹;韩道森;张磊;郭建设;王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G02B6/122;G02B6/3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47102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导 耦合 对准 结构 加工 工艺 | ||
一种波导耦合对准结构及加工工艺,包括光电复合板、耦合插座、耦合插头组件;耦合插座上设有精定位凸台,光电复合板设有精定位槽,耦合插座与光电复合板通过精定位凸台与精定位槽配合实现精确定位,因此省去了以往通过高精密调节架将光电复合板波导与耦合部件进行调试对准的工艺过程,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可进行高效大批量生产;所述耦合插座、耦合插头组件均设置有微透镜,通过微透镜实现耦合插座与耦合插头间光信号的耦合传输;微透镜在耦合传输光信号时,通过扩束准直过程来消除耦合插座与耦合插头之间的连接对位误差,因此极大降低了耦合插座与耦合插头间对位精度要求,保证了产品用于振动环境时的工作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波导板信号耦合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波导耦合对准结构及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光电复合板与耦合定位零件的对位,需利用高精密调节架将光电复合板波导与耦合部件进行调试对准,但这种调试对准工艺方法复杂、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因此无法进行高效大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导耦合对准结构,包括光电复合板、耦合插座、耦合插头组件;所述耦合插座上设有精定位凸台,所述光电复合板设有精定位槽,耦合插座与光电复合板通过精定位凸台与精定位槽配合实现精确定位,因此省去了通过高精密调节架将光电复合板波导与耦合部件进行调试对准的工艺过程,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可进行高效大批量生产;所述耦合插座、耦合插头组件均设置有微透镜,通过微透镜实现耦合插座与耦合插头间光信号的耦合传输;微透镜在耦合传输光信号时,通过扩束准直过程来消除耦合插座与耦合插头之间的连接对位误差,因此极大降低了耦合插座与耦合插头间对位精度要求,保证了产品用于振动环境时的工作可靠性。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波导耦合对准结构,包括光电复合板、耦合插座、耦合插头组件,所述耦合插座上设有精定位凸台,所述光电复合板设有精定位槽,耦合插座与光电复合板通过精定位凸台与精定位槽配合,实现耦合插座与光电复合板的精确定位,因此省去了通过高精密调节架将光电复合板波导与耦合部件进行调试对准的工艺过程,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可进行高效大批量生产;所述耦合插座、耦合插头组件通过导柱、导孔对位连接;所述耦合插座、耦合插头组件均设置有微透镜,通过微透镜实现耦合插座与耦合插头间光信号的耦合传输;微透镜在耦合传输光信号时,通过扩束准直过程来消除耦合插座与耦合插头之间的连接对位误差,因此极大降低了耦合插座与耦合插头间对位精度要求,保证了产品用于振动环境时的工作可靠性;同时通过微透镜在传输光信号时,两个透镜之间设置有间隙,即光信号是通过微透镜隔空传输,避免了耦合插座、耦合插头组件的微透镜之间的物理接触,防止微透镜发生接触磨损,因此极大延长了耦合插座、耦合插头组件之间的插拔连接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复合板包括电印制板、光波导板,其两者上下设置、固定连接;所述光波导板包括下包层、波导、上包层、定位波导;下包层设置在电印制板上板面,上包层设置在下包层上表面,波导、定位波导包裹在上包层内;所述光电复合板靠近板边设有插座连接槽,其底部为包层上表面;所述插座连接槽两侧设有粗定位槽,插座连接槽底部靠近中间设有精定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耦合插座前端面设有沉槽,沉槽内设置有阵列的插座微透镜,沉槽用于确保耦合插座、耦合插头组件连接时,避免耦合插座、耦合插头组件的微透镜之间的物理接触;所述沉槽两侧设置有插座导柱;所述耦合插座底部两侧设有粗定位凸台,其底部靠近中间设有精定位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耦合插座设置在光电复合板的插座连接槽中,通过粗定位槽、粗定位凸台之间的配合实现耦合插座在安装过程中的定位引导,通过精定位槽、精定位凸台的配合实现耦合插座的精确安装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13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