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医艾灸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20912.1 | 申请日: | 2020-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4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庞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伟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29/00;A61H3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丁艳侠 |
| 地址: | 3172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艾灸 用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适用于中医艾灸领域,提供了一种中医艾灸用药物组合物,其特点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比的中药原料制成:按照如下配方称取各重量份原料组成第一份原料:荆芥穗20‑30份、防风10‑15份、紫苏叶6‑12份、炒苦杏仁8‑16份、甘草6‑12份、苦地丁20‑30份、薄荷6‑12份、柴胡10‑18份;按照如下配方称取各重量份原料组成第二份原料:荆芥穗20‑30份、防风10‑15份、紫苏叶6‑12份、炒苦杏仁8‑16份、甘草6‑12份、苦地丁20‑30份、陈皮16‑32份、生姜10‑20份、丁香6‑12份。本发明能够对风寒患者进行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治疗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科综合治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艾灸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艾灸指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艾火的温热及药物的药理作用集中在穴位上,并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从而调动经络调节作用,增强免疫功能,这些都是相辅相成、整体为用的。
现有的艾灸用药物组合物成分单一,且在治疗风寒症状患者时不具备针对性,对风寒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医艾灸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艾灸用药物组合物,其特点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比的中药原料制成:
按照如下配方称取各重量份原料组成第一份原料:荆芥穗20-30 份、防风10-15份、紫苏叶6-12份、炒苦杏仁8-16份、甘草6-12 份、苦地丁20-30份、薄荷6-12份、柴胡10-18份;
按照如下配方称取各重量份原料组成第二份原料:荆芥穗20-30 份、防风10-15份、紫苏叶6-12份、炒苦杏仁8-16份、甘草6-12 份、苦地丁20-30份、陈皮16-32份、生姜10-20份、丁香6-12份。
本发明提出的两份组合物原料中共同的原料成分为荆芥穗、防风、紫苏叶、炒苦杏仁、甘草、苦地丁,其中荆芥穗:为摘取的荆芥的花穗,性味辛,微温,功能主治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防风:性温,味甘、辛,具备发表、祛风、除湿的功效,属解表药下分类辛温解表药;紫苏叶:性温,味辛,具备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炒苦杏仁:为炒制后的苦杏仁,性微温,味苦,具备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甘草:性平,味甘,具备补脾益气、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药性的功效,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苦地丁:性寒,味苦,具备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伟,未经庞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09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覆式汽车充电站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力检修的隔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