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覆式汽车充电站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20908.5 | 申请日: | 2020-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7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华 |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02;B60L53/51;B60L53/16;H02S40/10 |
| 代理公司: | 新余市渝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4 | 代理人: | 张瑜生 |
| 地址: | 338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用地 充电站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覆式汽车充电站,包括地面平台、充电位、固定柱、水槽、挡雨板,地面平台嵌入与地面内,且地平面与地面平台顶部呈水平,地面平台顶部中段贯穿连接有固定柱,且固定柱顶部贯穿设有水槽,地面平台内部呈空心结构,且内部两侧设有多个充电位,充电位内部呈空心结构,且在充电位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变压器,同时在充电位的内侧设有电缆回位转盘,电缆回位转盘上缠绕设有电缆,且电缆的一端与变压器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充电头,充电头设立于地面平台顶部充电位的内侧,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覆式汽车充电站为解决充电时内部部件产生高温易引发火灾的问题及充电电量不能直观监测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覆式汽车充电站。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配套产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也将安装于公共建筑、居民小区停车场以及充电站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将充电枪插入至配套设置于汽车内的充电插口,充电枪将电能由充电桩输送至新能源汽车内的蓄电箱,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桩体、与桩体电连接的充电枪以及设置于汽车内部的用于充电枪插接的对接装置,充电时,将充电枪插入对接装置即可进行充电,但在充电时充电桩内部温度过高会造成电压不稳定有损汽车使用寿命,高温还会引发火灾等风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覆式汽车充电站,以解决充电时内部部件产生高温易引发火灾的问题及充电电量不能直观监测等问题。
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覆式汽车充电站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达成: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覆式汽车充电站,包括地面平台、充电位、固定柱、水槽、挡雨板,地面平台嵌入与地面内,且地平面与地面平台顶部呈水平,地面平台顶部中段贯穿连接有固定柱,且固定柱顶部贯穿设有水槽,地面平台内部呈空心结构,且内部两侧设有多个充电位,充电位内部呈空心结构,且在充电位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变压器,同时在充电位的内侧设有电缆回位转盘,电缆回位转盘上缠绕设有电缆,且电缆的一端与变压器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充电头,充电头设立于地面平台顶部充电位的内侧,充电位内部两侧内壁中开设有升降槽,且升降槽底部设有感应伸缩杆,感应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有停车板。
进一步的,固定柱柱身上设有散热层,且固定柱内部布设有冷却水管,冷却水管的一端沿着固定柱的左侧进入到地面平台和充电位内部,且冷却水管环绕一圈后进入固定柱内部右侧,冷却水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单向阀,另一端设有出水单向阀。
进一步的,水槽内部呈空心结构,且水槽两侧设有挡雨板,水槽顶部开合设有盖板,且盖板上设有透水层,水槽正面开设有风扇槽,且风扇槽中心处开设有扇轴孔,同时扇轴孔内轴承连接有驱动轴,水槽内部设有蓄水舱,且水槽末端内壁顶部开设有排水槽,水槽内部两侧顶端固定连接有雨水导板,且雨水导板两端顶部开设有触发装置槽,触发装置槽内设有触发装置,且触发装置下方的雨水导板侧壁上开设有触发装置出口。
进一步的,触发装置槽两侧内壁中开设有触发块限位槽,且触发块限位槽内部活动连接有触发块固定杆,触发块固定杆杆身中段设有触发块,且触发块背面与触发装置槽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触发块弹簧,触发块底部设有延长板,且延长板顶端轴承连接有啮合齿轮齿轴,啮合齿轮齿轴上设有啮合齿轮,且啮合齿轮齿轴上啮合连接有第一皮带,延长板末端轴承连接有驱动轮齿轴,且驱动轮齿轴上设有驱动轮,驱动轮齿轴与啮合齿轮齿轴之间啮合连接有第二皮带。
进一步的,驱动轴内部开设有锥形内道,且驱动轴末端设有螺纹,驱动轴顶端设有驱动扇,且驱动轴中段轴身上设有水驱动装置,水驱动装置上环形设有多块驱动板,且驱动板设有过滤室,过滤室末端设有单向活门,且过滤室末端与锥形内道贯穿连接,过滤室顶部内壁中设有粗滤网,且过滤室底部内壁中设有细滤网,驱动轴末端开合连接有收集室,且收集室内侧内壁中设有连接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华,未经张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09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