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能表智能接线检测仪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20282.8 | 申请日: | 2020-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3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 发明(设计)人: | 孙诚;谷哲飞;石振;李峥;张轩瑜;张子扬;应媛;郭爱军;单长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67 | 分类号: | G01R31/67;G01R3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张晓凯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能表 智能 接线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能表智能接线检测仪,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包括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第一电源模块、第一复合线夹、可控稳压源;接收器包括第二单片机、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第二复合线夹、液晶显示屏;多个第一复合线夹按顺序夹在线缆的配电箱侧,多个第二复合线夹按顺序夹在线缆的用户电表侧;第二复合线夹接收可控稳压源输出的激励电压信号,并传输给第二单片机,第二单片机根据激励电压信号判断线缆接线正误,将判断结果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在对线工作中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能表智能接线检测仪。
背景技术
国网智能表因其不用抄表,可实现远程采集、购电下发等实际功效被公司广泛推广使用,伴随着近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客户报装量急剧增长,装表接线工作量也显著提升,每年怀柔地区新装、更换表计约1.2万具,北京市约为30万具。智能表是公司收取电费的唯一依据,确保其正常运行,计数正确尤为重要,但大量的工作极易导致错接线情况发生,若在接线复核环节未能发现错误,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两年工作量急剧增多,目前公司通过业务外委,由外协人员进行并完成装表接线工作,由主业班组开展接线检测工作。但是现在现场没有专用的对线设备和仪器。容易出现下列问题:
1、现场工作人员至少需要三人协作才可完成对线工作,既费时又费力。
2、由于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极有可能出现错接线事故,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能表智能接线检测仪,以解决人工对线费时费力且不准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能表智能接线检测仪,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包括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第一电源模块、第一复合线夹、可控稳压源;所述接收器包括第二单片机、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第二复合线夹、液晶显示屏;多个所述第一复合线夹按顺序夹在线缆的配电箱侧,多个所述第二复合线夹按顺序夹在线缆的用户电表侧;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一单片机、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供电,同时为所述可控稳压源提供电压;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二单片机和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供电;所述第二单片机用于通过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向所述第一单片机发送指令;所述第一单片机通过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接收指令,控制所述可控稳压源通过第一复合线夹向线缆输送激励电压;
所述第二复合线夹接收所述可控稳压源输出的激励电压信号,并传输给第二单片机,所述第二单片机根据所述激励电压信号判断线缆接线正误,将判断结果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源模块连接有第一转换器,所述第一转换器为DC-DC转换器,将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提供的12V电压转换为5V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源模块连接有第二转换器,所述第二转换器为DC-DC转换器,将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提供的12V电压转换为5V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均为433M通讯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片机、第二单片机均采用51系列单片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片机、第二单片机的型号均为STC12C5A08S2。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复合线夹通过放大器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
进一步的,所述放大器为AD623型放大器。
进一步的,所述液晶显示屏为电容触摸屏。
进一步的,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均为锂电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02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