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软磁特性的改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19192.7 | 申请日: | 2020-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1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栋涛;张磊;钱小龙;方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博微新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1/147 | 分类号: | H01F1/147;H01F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张陆军;张迎新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特性 改善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产品生产原材料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金属软磁特性的改善方法。所述改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A款粉末、B款粉末、C款粉末,按照重量进行不同配比混合得到混合粉末,掺入金属软磁粉中;按照混合粉末重量占比1.0‑5.0%称取胶粘剂;按照混合粉末重量占比5.0‑15.0%称取分散剂;将胶粘剂和分散剂加入混合粉末中,进行充分搅拌,得到成品粉末;将所述成品粉末进行烘干固化;其中A款粉末包括铁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B款粉末包括铁元素和碳元素,C款粉末包括铁元素、硅元素和硼元素。通过本发明制造的金属软磁粉,在具备高磁导率特性的同时具备较高的饱和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产品生产原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软磁特性的改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社会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移动通信及5G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也迎来了广泛的需求,特别对于微电子产品来说由于其符合微型化、精密化、集成化的趋势,因此微电子产品有着光明的前景。然而,也正是由于微电子产品的这些优势,使得下游应用市场对其要求也越来越严苛,而成品粉末作为电子元器件制备的源头,对其性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成品粉末的诸多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品粉末的组成材料固有特性,但是很多情况下成品粉末的固定特性不能满足多样化的电子产品需要。例如磁导率和饱和度之间往往呈负相关,即磁导率高的粉末往往饱和值较差,饱和值较高的粉末往往磁导率较低。
现有技术方案中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对成品粉末进行改性处理或者对制备工艺进行改进。但是成品粉末的固有属性后续无论在工艺上做出何种改善都很难做到产品磁导率和饱和值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提升。因此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因为增加了新的工艺步骤,导致制备过程更加繁琐,此外后续对原粉末的包覆始终难以达到原厂包覆的均匀度及效果,而且当更换了原材料后,原包覆工艺可能就不能完全使用了。所以现在急需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对成品粉末进行改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软磁特性的改善方法,,所述改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A款粉末、B款粉末、C款粉末,按照重量进行不同配比混合得到混合粉末,掺入金属软磁粉中;按照混合粉末重量占比1.0-5.0%称取胶粘剂;按照混合粉末重量占比5.0-15.0%称取分散剂;将胶粘剂和分散剂加入混合粉末中,进行充分搅拌,得到成品粉末;将所述成品粉末进行烘干固化;其中A款粉末包括铁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B款粉末包括铁元素和碳元素,C款粉末包括铁元素、硅元素和硼元素。
进一步的,A款粉末为铁元素含量大于99.0%,碳含量小于0.1%,氧含量小于0.7%的混合物;B款粉末为铁含量大于98.5%,碳元素含量小于0.4%;C款粉末为铁元素大于90.0%,硅元素的的范围为2.5-3.5%,硼元素的范围为3.0-4.0%。
进一步的,A款粉末为铁元素含量大于99.0%,碳含量小于0.1%,氧含量小于0.7%的混合物;B款粉末还包括氧元素,B款粉末为铁含量大于99.3%,碳元素含量小于0.05%,氧元素的含量小于0.4%;C款粉末为铁元素大于90.0%,硅元素的的范围为2.5-3.5%,硼元素的范围为3.0-4.0%。
进一步的,A款粉末、B款粉末和C款粉末的配比比例为4.3-5.1:1.7-2.1:0.9-1.3或3.5-4.3:1.5-2.0:0.7-10或2.8-3.5:1.9-2.4:0.8-1.2或1.9-2.4:2.0-2.3:0.5-1.0或0.7-1.2:1.8-2.2:0.6-1.3。
通过本发明中的金属软磁特性的改善方法,制造出的金属软磁在具备高磁导率特性兼具较高的饱和值。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博微新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博微新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91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