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孔洞及孔隙的吸喷式密实灌填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8697.1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2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野;刘越晨;王湫;张志敏;蒋新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沈国良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孔洞 孔隙 吸喷式 密实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孔洞及孔隙的吸喷式密实灌填装置及方法,本装置的空压机连接斜三通管节的斜管输入端口,漏斗输出端连接斜三通管节的直管输入端口,斜三通管节的直管输从端口通过钢丝软管连接灌浆料输送管的输入端口。本方法将灌浆料倒入漏斗内,启动空压机,压缩空气送入斜三通管节内,此时,斜三通管节的直管与漏斗之间的管路呈现负压,将灌浆料吸入斜三通管节的直管内;斜三通管节的直管至灌浆料输送管呈现正压,将吸入斜三通管节直管的灌浆料从灌浆料输送管喷出,灌浆料输送管插入孔洞及孔隙,从灌浆料输送管喷出的灌浆料直达孔洞及孔隙的深部。本装置及方法达到灌填密实的目的,杜绝由孔洞及孔隙导致的安全隐患,提高建筑的整体美观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孔洞及孔隙的吸喷式密实灌填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各类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结束后难免在工程实体中遗留一些孔洞(隙),一般情况下采取常规的填充方法处理即可满足要求。遇有特殊情况,如孔洞细小、狭窄,采用水泥浆、水泥砂浆或灌浆料灌填也可满足要求,但此方法仅适用于垂直孔洞或者孔洞倾斜,灌填的材料通过自重下落流淌,也可将孔洞(隙)灌填密实。但是,对于平直或接近于平直,且进深较大的孔洞(隙),通过灌浆材料自流,则无法将其灌填密实,可能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隐患,并且影响建筑的整体美观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孔洞及孔隙的吸喷式密实灌填装置及方法,本装置及方法克服传统孔洞及孔隙灌填方式的缺陷,借助压缩空气在管路中产生的正负压差,以先吸后喷的方式,将灌填料输送到孔洞及孔隙深处,达到灌填密实的目的,杜绝由孔洞及孔隙导致的安全隐患,提高建筑的整体美观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孔洞及孔隙的吸喷式密实灌填装置包括空压机、斜三通管节、漏斗、钢丝软管和灌浆料输送管,所述空压机输出端通过软管连接所述斜三通管节的斜管输入端口,所述漏斗输出端经管路连接所述斜三通管节的直管输入端口,所述斜三通管节的直管输从端口通过所述钢丝软管连接所述灌浆料输送管的输入端口。
进一步,本装置还包括托架,所述漏斗坐落于所述托架上。
进一步,所述斜三通管节的斜管与直管的夹角为15度角。
进一步,所述灌浆料输送管是PVC管,并且管径与拟灌填的孔洞直径和孔隙间隙匹配。
一种采用上述装置的孔洞及孔隙的吸喷式密实灌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现场拌制的灌浆料倒入漏斗内,拌制的灌浆料自流性能满足顺利实施吸喷式灌填;
步骤二、启动空压机,压缩空气经软管送入斜三通管节内,此时,斜三通管节的直管与漏斗之间的管路呈现负压,将灌浆料顺利吸入斜三通管节的直管内;斜三通管节的直管至灌浆料输送管呈现正压,将吸入斜三通管节直管的灌浆料从灌浆料输送管顺利喷出;
步骤三、灌浆料输送管插入孔洞及孔隙,从灌浆料输送管喷出的灌浆料在喷出压力的作用下直达孔洞及孔隙的深部,实现孔洞及孔隙深部灌填。
进一步,孔洞及孔隙灌填连续进行,中间不得停止作业,灌填操作过程缓慢将插入孔洞及孔隙内的灌浆料输送管抽出,直至孔洞及孔隙灌填密实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86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