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的异构网络接入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18451.4 | 申请日: | 2020-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6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欧清海;孙德栋;李温静;姚贤炯;张宁池;王艳茹;丰雷;马文洁;刘卉;张洁;郭丹丹;陈毅龙;杨洋;贺军;王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14;H04W36/16;H04W36/26;H04W48/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王刚 |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电网 网络 接入 选择 方法 相关 设备 | ||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的异构网络接入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包括:根据电力网络的特点构建层次结构,得到备选网络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第一矩阵,得到层次结构中的第一序列值和第二序列值;根据第一序列值和第二序列值,得到备选网络的主观权重;根据备选网络的影响因素,通过熵权法构建第二矩阵,并将第二矩阵标准化得到第二标准化矩阵;根据第二标准化矩阵,得到备选网络的客观权重;根据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得到备选网络的网络性能总值,根据网络性能总值选择最优的备选网络接入。根据网络性能总值对备选网络进行排序选择最优的网络接入,解决了传统层次分析法主观因素高和选择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5G电力异构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的异构网络接入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已成为传统电网发展的必然方向。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将实现电网全面、准确、实时的信息采集,提高电网的物理性能,建立完善的信息交互平台。利用信息数据可以为电网从业人员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和控制管理方案。智能配电网是一个异构网络覆盖、多模式服务终端环境、多种业务和多种通信方式的选择问题。长期以来,网络选择机制是异构综合公共电信网中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在智能电网配电网通信的背景下,由于业务需求和网络环境更加多样化和复杂,网络选择机制的设计变得越来越困难。目前,智能配电所采用的通信方式有: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PLC)、宽带无线接入技术(5G、4G)等。
在5G异构融合网络场景中,网络接入决策算法也是网络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对网络决策机制的研究较多,主要包括基于单属性的网络接入决策机制和基于多属性的网络接入决策机制。基于单属性的网络接入决策机制,复杂度低,但考虑的因素较少,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基于多属性的网络接入决策算法特点是属性多,属性维数不同,每个属性的权重也可能不同,因此常用效用函数法进行多属性决策。对每个属性分别进行标准化,然后根据每个属性的权重得到效用值。多属性决策中层次分析法属于主观赋权法,得到的结果符合人们普遍认可的方案,但往往容易因其随意性主观性太强,无法达到使用数学办法获取准确结果的初衷。通常采用熵权法再进行修正,熵权法主要根据各评价指标本身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所需考虑的评价指标的权重,具有绝对的客观性,但时常会出现不符要求的结果。本申请将两者结合使用,主客观相结合优化,提出一种基于业务偏好的网络选择算法层次分析-熵权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的异构网络接入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以解决层次分析法主观因素高和选择不准确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的异构网络接入选择方法,包括:
根据电力网络的特点构建层次结构;
根据备选网络的影响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第一矩阵,得到所述层次结构中的第一序列值和第二序列值;
根据所述第一序列值和所述第二序列值,得到所述备选网络的主观权重;
根据所述备选网络的影响因素,通过熵权法构建第二矩阵,并将所述第二矩阵标准化得到第二标准化矩阵;
根据所述第二标准化矩阵,得到所述备选网络的客观权重;
根据所述主观权重和所述客观权重,得到所述备选网络的网络性能总值,根据所述网络性能总值选择最优的所述备选网络接入。
进一步的,所述电力网络层的层次结构,从上层到下层包括有:电力业务层、服务质量需求层和网络种类层;所述备选网络均为电力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84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