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雷管圆柱度测试泄露状态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16617.9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4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蒋忠亮;许志峰;贾林;张福勇;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中科信工程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G01B21/20;F42C2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雷管 圆柱 测试 泄露 状态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雷管圆柱度测试泄露状态的装置,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下端同心圆平面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上端同心圆平面之间的间隙与密封圈3的轴截面圆形的直径之比为1:2.1~2.7;密闭空间1的口部的壁厚为0.5mm,第四螺钉给予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向下的挤压力为13000~16000N;本申请与口部的内圆柱面密封连接,然后对内部空间抽真空,测量内部空间气体压力,获知内部空气的气体压力是否变化,实现对引信内部装填雷管引线和电路空间的密封性进行检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密封性能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控制雷管圆柱度测试泄露状态的装置。
背景技术
侵爆战斗部主要用于打击坦克装甲、舰船、机库、建筑物等硬目标,侵爆战斗部撞击目标的瞬间,战斗部内引信要承受数万个重力加速度的冲击过载。该冲击会致使引信中电路、火工品和机械结构出现物理形式破坏,导致引信内电雷管因桥丝损伤而不发火问题,引信不能起爆战斗部,战斗部失效。而且战斗部的冲击过载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战斗部为增强侵彻能力向高超音速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引信抗过载能力不足的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引信内电雷管在过载冲击下桥丝损伤的问题,将雷管顶部引线孔和电路部件用粘结剂粘接,粘接剂冷却凝固。凝固后的粘结剂兼顾缓冲与隔振,缓冲了雷管质量惯性,对桥丝保护作用明显,决了狭小空间的抗冲击问题。
引信内雷管引线和电路实际粘接的过程为:将粘接剂溶化后装入引信内部装填雷管引线和电路空间,放置一段时间,用于粘结剂的固化,这段时间足够使粘结剂流到引线和电路缝隙中。张康等人在文献“提高桥丝电雷管抗径向冲击的低波阻抗套管结构”(探测与控制学报,2017年12月,第39期第6期61页)中报道了引信内部雷管引线和电路空间的结构,引信内部装填雷管引线和电路的空间为复杂的空间,该空间的口部是敞开的,该空间口部带有内圆柱面,但该空间内部和底部需要是密封的,即粘结剂流入该空间后不能从底部溢出。对于密闭空间的密封检验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空间内装水,检验水是否外流,但是引信内部空间装水会导致生锈,而且无法清理,军品不允许有生锈的现象;另一种是加入高压气体,检验高压气体是否泄漏,但引信内部装填雷管引线和电路的空间是敞口的,不是密闭的空间,无法使用高压气体检验密封性。但如果不检验,一旦存在泄漏的现象,粘接剂将会从该空间流出,将引信内部其他电器元件损坏,导致引信失效,引信不能起爆战斗部,战斗部失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雷管圆柱度测试泄露状态的装置,与口部的内圆柱面密封连接,然后对内部空间抽真空,测量内部空间气体压力,获知内部空气的气体压力是否变化,实现对引信内部装填雷管引线和电路空间的密封性进行检验。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控制雷管圆柱度测试泄露状态的装置。包括密闭空间1,还包括密封支撑装置2、密封圈3、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导管5;
所述装置还包括圆柱度测量设备,圆柱度测量设备用于测试密封圈(3)实时圆柱度数据,能够接受的圆柱度数据变化范围不得大于0.2%,即(圆柱度测量最大值-圆柱度测量最小值)/圆柱度测量最小值≤0.2%;
密闭空间1为引信内部装填雷管引线和电路的空间,密闭空间1的口部是敞开的,密闭空间1的口部带有第一内圆柱面,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为回转面,密闭空间1的内部空间为复杂的弯曲空间,密闭空间1的内部空间是需要密封的,密闭空间1的内部装填粘结剂,密闭空间1内部装填的粘结剂用于粘接并保护雷管引线和电路;
密闭空间1的口部向上,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的回转面轴线垂直于地面,本发明用于检测密闭空间1内部空间的密封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中科信工程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中科信工程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66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