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热电设备的增压发动机排气能量综合利用系统及其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5445.3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7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立平;冀帅壮;董全;宋恩哲;姚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F01N13/08;F02M35/10;F02B37/18;F02B3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热电 设备 增压 发动机 排气 能量 综合利用 系统 及其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热电设备的增压发动机排气能量综合利用系统及其利用方法,内燃机进气道通过三通方式连接压气机和大气,内燃机排气道通过三通方式连接涡轮进气三通管道和内燃机自然排气三通管道,涡轮后方的换热器进气三通管道、内燃机自然排气三通管道和换热器气相进气通道以三通方式相连,换热器液相入口连接能量储存池出口,换热器液相出口通过工质泵连接能量储存池入口,能量储存池的外壁上附着热电设备,热电设备连接储能单元。本发明能实现不同工况下两进排气通道之间的切换,通过热电设备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储能元件加以储存,实现通过由换热器、能量储存池、工质泵所形成的闭合回路对不同工况下内燃机尾气的余热能量进行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发动机,具体地说是发动机排气能量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内燃机以其热效率高、重量尺寸小、运行维护简便等特点成为主要的动力装置之一。内燃机作为动力输出的主要形式,其效率最高不过45%,大部分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中以尾气的形式散失的能量更是占到了总能量的35%左右。若是可以有效利用这部分比重大且品位高的尾气能量,将会降低燃油消耗而且提高发动机的有效输出功率,对于实现内燃机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回收利用尾气余热来提高内燃机燃料利用效率的方法日益受到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实现发动机不同工况下尾气余热回收的基于热电设备的增压发动机排气能量综合利用系统及其利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基于热电设备的增压发动机排气能量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内燃机进气道通过三通方式连接压气机和大气,内燃机排气道通过三通方式连接涡轮进气三通管道和内燃机自然排气三通管道,涡轮进气三通管道和内燃机自然排气三通管道之间设置涡轮旁通阀门,涡轮后方的换热器进气三通管道、内燃机自然排气三通管道和换热器气相进气通道以三通方式相连,换热器液相入口连接能量储存池出口,换热器液相出口通过工质泵连接能量储存池入口,能量储存池的外壁上附着热电设备,热电设备连接储能单元。
本发明基于热电设备的增压发动机排气能量综合利用系统还可以包括:
1、内燃机进气道、压气机和大气三通处安装进气道三通阀门,内燃机排气道、涡轮进气三通管道和内燃机自然排气三通管道三通处安装排气道三通阀门,进气道三通阀门、排气道三通阀门为球阀,涡轮旁通阀门为蝶阀。
2、所述能量储存池为储水箱结构,内部的工质为石蜡油。
本发明基于热电设备的增压发动机排气能量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是:进气道三通阀门、排气道三通阀门、涡轮旁通阀门连接控制单元;
(1)内燃机处于低工况,内燃机的排气不足以带动涡轮增压器使其对空气加压,通过控制单元关闭进气道三通阀门与压气机相连的进气口,打开进气道三通阀门与大气的进气口形成内燃机自然吸气通道;关闭排气道三通阀门与涡轮进气三通管道相连的排气口,打开与内燃机自然排气三通管道相连的排气口,形成自然排气通道,关闭涡轮旁通阀门;废气从排气管排出经排气道三通阀门进入内燃机自然排气三通管道,最终从换热器进气三通管道进入换热器的气相流路中,与液相流路发生热交换,发生热交换的流体经工质泵的作用进入能量储存池,同时能量储存池中液体通过工质泵的抽吸作用进入换热器中完成工质的循环,能量储存池把热量传给附着于其上的热电设备,使其发电并经导线的传输进入储能单元并储存于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54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