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柠檬酸酯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5230.1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8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鹿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60 | 分类号: | C08G63/60;C08G63/02;A61L27/18;A61L27/58;A61L27/56;A61L2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徐佳晶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柠檬酸 多孔 支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柠檬酸酯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属于组织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取柠檬酸、1,8‑辛二醇、4‑羟基‑2‑丁烯酸置于容器中,在氮气保护下置于160‑165℃油浴中加热并搅拌,待混合物熔融后,将温度降至135‑140℃,加入2‑氨基乙醇‑1‑磷酸,得到预聚体;a、取上述预聚体,加入丙酮中使其充分溶解,倒入四氟乙烯模具中,投入NaCl颗粒,硫酸胍乙啶,搅拌均匀;b、取出样品,浸泡于去离子水中,将支架中的NaCl、硫酸胍乙啶全部洗去,干燥后得聚柠檬酸酯多孔支架。本发明能够提高多孔支架的孔隙率和分布的均匀性,提高支架的连通性,有利于细胞粘附和增殖。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0年3月23日、申请号为202010206790.4、发明名称为“多孔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组织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聚柠檬酸酯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材料按照其组成和属性可以分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复合材料等)和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这三大类。相比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而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除了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能,还具有其他两者无法比拟的弹性和柔韧性,能够与人体组织及器官更好地进行匹配。随着科学以及医疗技术和医用材料的迅猛发展,各种医疗技术相继出现,如组织工程、药物释放、基因治疗等,这就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材料植入到人体后只是起到临时的替代作用,并且能够随着组织或器官的再生逐渐降解随人体代谢排出体外,尽可能地减少材料对机体的长期影响。
组织工程多孔支架是一类能与组织活体细胞相结合,同时能够满足生物体中不同组织的要求,可以植入生物体中进行组织替代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多孔支架起到了细胞外基质的作用,同时三维支架结构为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具体是先在体外将组织细胞和支架材料进行复合培养,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接着将此复合体植入生物体中,细胞在生物体内继续增殖并分泌基质,从而生成新的组织和器官。多孔支架能对病损组织进行修复和重建,甚至永久性替代。
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 102973984 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丝素蛋白、胶原蛋白和壳聚糖复合在一起,得到白色海绵状的复合多孔支架。该方法制备的多孔支架可应用于组织和创面的填充和修复,以及组织工程,药物释放等技术领域。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多孔支架的孔隙率达到98%以上,且尺寸分布于50~400μm,微孔之间互通。本发明所得的复合多孔支架再浸水后能保持原有的形态,有海绵的功能,挤压后能恢复原有形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柠檬酸酯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柠檬酸、1,8-辛二醇、4-羟基-2-丁烯酸置于容器中,在氮气保护下置于160-165℃油浴中加热并搅拌,待混合物熔融后,将温度降至135-140℃,加入2-氨基乙醇-1-磷酸,常压反应5-7h,得到预聚体;
a、取上述预聚体,加入丙酮中使其充分溶解,倒入四氟乙烯模具中,投入NaCl颗粒,硫酸胍乙啶,搅拌均匀,通风使丙酮完全挥发,真空条件100-120℃后聚合4-7d;
b、取出样品,浸泡于去离子水中,将支架中的NaCl、硫酸胍乙啶全部洗去,干燥后得聚柠檬酸酯多孔支架。利用溶液浇铸/粒子沥滤技术制备多孔支架时,由于受到致孔剂分布的影响,尤其是在材料表面易形成致密的皮层,且致孔剂易于在容器底部沉淀,形成不均匀的孔结构,所得到的闭孔结构居多,孔间连通性差。制备多孔支架时加入硫酸胍乙啶,硫酸胍乙啶可以贯穿于改性POC网络结构中,能够包裹氯化钠,抑制氯化钠沉降,使得氯化钠能够均匀分布在聚合物中,有助于氯化钠形成开孔结构,能够提高多孔支架的孔隙率和分布的均匀性,提高支架的连通性,有利于细胞粘附和增殖。
优选地,上述步骤a中预聚体,NaCl,硫酸胍乙啶的质量比为1:4-6: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鹿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鹿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5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