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完好性与使用监测系统的外场原位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13663.3 | 申请日: | 2020-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5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呼飞龙;谭飞;朱希;梁霄;宋硕;冯津玮;杨旺;郭云峰;刘欣;于冰;王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哈飞航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D18/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15000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完好 使用 监测 系统 外场 原位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完好性与使用监测系统的外场原位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系统包括信号单元、信号控制单元、适配单元、传感器检测单元、计算机检测单元、线缆检测单元、标准振动源和显示单元,信号单元分别与适配单元以及信号控制单元连接,适配单元分别与传感器检测单元、计算机检测单元、线缆测试单元连接,传感器检测单元、计算机检测单元、线缆测试单元分别与显示单元连接,传感器检测单元与标准振动源连接,实现对完好性与使用监测系统的原位检测,能够在不拆除机载设备的条件下对机载传感器、机载电缆和机载计算机进行测试,满足外场条件下快速定位故障的要求,提高直升机的保障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验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完好性与使用监测系统的外场原位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直升机外场进行试飞的过程中,完好性与使用监测系统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由于其传感器数量多,种类多,监测计算机复杂,传感器更换难,故障定位需要排除监测计算机、连接线缆和传感器的问题,排故难度大,影响生产效率,经检索,目前,大多数完好性与使用监测系统大多数为机载设备,与直升机一体化,且技术关联较大,无法单独用于外场进行使用,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完好性与使用监测系统的外场原位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完好性与使用监测系统的外场原位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以解决现在直升机完好性与使用监测系统缺少外场检测设备,无法做到原位检测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完好性与使用监测系统的外场原位测试系统,包括信号单元、信号控制单元、适配单元、传感器检测单元、计算机检测单元、线缆检测单元、标准振动源和显示单元,所述的信号单元分别与适配单元以及信号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的适配单元分别与传感器检测单元、计算机检测单元、线缆测试单元连接,传感器检测单元、计算机检测单元、线缆测试单元分别与显示单元连接,所述的传感器检测单元与标准振动源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信号单元用于模拟机载传感器信号输出,所述的模拟机载传感器信号包括振动信号、转速信号。
进一步,所述的信号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选择信号单元发生信号类型及参数设置。
进一步,所述适配单元用于机上线缆与传感器检测单元、计算机检测单元、线缆测试单元与信号单元之间的原位信号转接。
进一步,所述的标准振动源为手持振动台,所述的标准振动源与机载传感器接触,为机载传感器提供振动信号。
完好性与使用监测系统的外场原位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包括机载电缆测试、机载传感器测试和机载计算机测试。
进一步,所述的机载电缆测试方法为:将原位检测机载电缆连接至适配单元,信号单元给适配单元提供电源,线缆测试单元测试原位检测机载电缆的完好性,通过显示单元显示测试结果。
进一步,所述的机载传感器测试方法为:将在原位的机载传感器和适配单元相连接,利用标准振动源敲击机载传感器,而后,使用传感器检测单元测试机载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否满足要求,通过显示单元显示测试结果。
进一步,所述的机载计算机测试方法为:将在原位的计算机和适配单元相连接,信号控制单元控制信号单元输出振动信号和转速信号,并设置振动信号和转速信号参数设置,信号单元通过适配单元将振动信号、转速信号传输给在原位的计算机,在原位的计算机对信号单元输入的振动信号和转速信号进行反馈,并将反馈信号输出给计算机检测单元,计算机检测单元对比信号单元提供的振动信号、转速信号以及反馈信号,同时,计算机检测单元判断在原位的计算机是否能在信号单元提供的振动信号、转速信号超限时,作出告警;并对具体故障通道进行定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哈飞航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哈飞航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36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