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芯线缆大电流注入等效强场辐射效应试验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12897.6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5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卢新福;魏光辉;孙江宁;潘晓东;万浩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G01R31/00;F41A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专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97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0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电流 注入 等效 辐射 效应 试验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芯线缆大电流注入等效强场辐射效应试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线缆两端设备进行监测,2)开展注入预试验,3)开展低场强辐射预试验:4)开展与低场强电磁辐射等效的注入试验,5)开展多芯线缆电流注入等效强场连续波电磁辐射效应试验,支撑上述方法的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响应可监测时辐射配置模块和注入试验配置模块,终端设备响应不可监测时辐射配置模块和注入试验配置模块,本发明的多芯线缆大电流注入等效强场辐射效应试验方法及系统,主要针对互联线缆为屏蔽和非屏蔽多芯线缆的互联系统,所述方法具有能够在受试设备响应为非线性的情况下等效强场辐射试验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续波电磁辐射效应试验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多芯线缆大电流注入等效强场辐射效应试验方法及系统,属于电磁辐射效应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型武器系统一般功能复杂,内部遍布各类电子设备,各设备或分系统间往往通过线缆互联实现信息传递或功率输送,所用互联线缆中大部分为多芯线缆;这些互联线缆密布在武器系统内部,其往往是系统电磁防护的薄弱环节,因此,互联多芯线缆耦合引入的电磁干扰是否会导致效应的产生,必须事先通过强场电磁环境效应试验进行评估;其中,针对线缆为耦合途径的情况,提出采用大电流注入法(BCI)开展等效试验;然而,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研究辐射和注入时各芯线响应是否严格相等,没有明确等效性的适用范围;二是对于受试设备(EUT)响应为非线性的情况,采用将辐射场强和线缆感应电流间关系线性外推的方法可能导致试验出现较大误差;三是对于线缆两端设备响应需要同时考核且均可能表现非线性的情况,没有给出可行的等效试验方法;除上述试验方法外,目前电磁辐射效应的等效试验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混响室的测试方法、低电平扫描场法和差模电流注入法等;其中,基于混响室的测试方法同样难以满足GJB1389A-2005规定的辐射场强要求,且该方法与全电平辐射法的相关性仍需深入研究;低电平扫描场法主要适用于孔缝和屏蔽体透射耦合通道的情况,且其与全电平电磁辐射法的相关性同样有待提高;差模电流注入法适用于对同轴线缆互联系统开展等效注入试验,对于多芯线缆情况难以适用;因此,仍然应当依托BCI技术开展多芯线缆耦合途径下的强场电磁辐射敏感度测试,但需要提出新的试验方法,解除现有BCI等效方法的局限性;为此,针对典型屏蔽和非屏蔽多芯线缆,以线缆终端响应相等作为等效依据,研究整体电磁辐射和BCI注入时线缆各芯线终端响应对应相等的条件和实现途径,提出非线性响应条件下BCI等效强电磁场辐射效应试验方法,能够为多芯线缆耦合途径下互联系统的强电磁场辐射敏感度测试提供有效技术手段;使用BCI方法对多芯线缆开展注入试验时,直接将注入和监测探头卡在受试线缆上,试验开展起来十分方便;在严格意义上,BCI等效注入试验需要保证各芯线终端响应均与电磁辐射试验时一致,而目前的研究一般是进行简化处理,认为辐射和注入时各芯线的响应始终相等,缺少严格意义上的研究,这同样可能会导致等效试验产生误差;对于如何将BCI用于等效强电磁场辐射效应试验,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现有测试标准中给出的方法是根据已经给定的1V/m场强下监测探头的响应电流曲线,将曲线中的响应电流乘以最终关心的高场强幅值,所得结果等于该场强下监测探头应有的响应电流值IH;之后开展BCI试验,调节注入探头的输入功率,保证监测探头所得电流值等于计算得到的值IH,此时所得EUT响应与高场强辐射时等效;这种方法采用了线性外推的思想,但对于非线性EUT,这种线性外推方法可能会导致较大的试验误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芯线缆大电流注入等效强场辐射效应试验方法及系统,主要针对互联线缆为屏蔽和非屏蔽多芯线缆的互联系统,所述方法具有能够在受试设备响应为非线性的情况下等效强场辐射试验的优势。
本发明的多芯线缆大电流注入等效强场辐射效应试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于线缆终端受试设备没有可监测输出响应的情况,在线缆终端以并联方式接入电光-光电转换设备,电光-光电转换设备输出连接接收机,对于线缆终端设备的输出响应可监测的情况,则将其输出通过电光-光电转换设备接至接收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28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