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程序代码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2608.2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6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高炼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炼 |
主分类号: | G06F8/41 | 分类号: | G06F8/41;G06N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王珍 |
地址: | 431700 湖北省天***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然语言 转化 程序代码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程序代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输入的源语言进行预处理,提取源语言中与目标代码直接有关的关键信息;
根据深度学习模型提取源语言的特征向量,并将源语言解析成语法树;
在预构资源库中为源语言检索出可能匹配的若干个资源;
对检索到的中间表示作出可能的转换变为相互关联的模板;
将正确的一套模板的空槽填入对应的代码块与变量,得到当前句子对应的一套相关联的代码块,并与其他句子的代码块以同样方式连接,形成目标代码的整体的图状数据结构;
将图状数据结构转化为最终的目标代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程序代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输入的源语言进行预处理,提取源语言中与目标代码直接有关的关键信息之后包括:
将源语言进行分割后,依次处理每个单元,并将源语言处理成适合深度学习模型处理的标准形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程序代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深度学习模型提取源语言的特征向量,并将源语言解析成语法树包括:
使用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处理源语言,根据源语言语法上的构成关系将其分解并组织成更易于处理的树状结构,并提取句子、子句、词组、单词的语义特征向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程序代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预构资源库中为源语言检索出可能匹配的若干个资源包括:
迭代处理语法树,并在预构资源库中检索可能与当前树节点对应的源语言成分匹配的源语言模式;
源语言模式被映射成代码模板或变量模板与目标语言有关的表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程序代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源语言模式被映射成一阶谓词逻辑表示、lambda表达式表示或程序代码数据结构的表示独立于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中间表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程序代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检索到的中间表示作出可能的转换变为相互关联的模板包括:
对检索到的中间表示作出可能的转换变为相互关联的模板,模板中选择能够相互关联并且能够覆盖原源语言的一组可能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程序代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是否有多种可能性;
若是,则由用户交互式选择正确的一套模板;
若不是,则提示用户修改输入或者重新输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程序代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是,则由用户交互式选择正确的一套模板之后还包括:
将资源库中的多个资源组合而成的资源组对应的变量和代码块进行关联,并与之前输入的其他源语言的变量和代码块相关联,组织成程序代码整体的逻辑拓扑图;
根据拓扑图生成程序代码,并对生成的程序代码进行优化、整理代码文件。
9.一种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程序代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处理模块,用于对输入的源语言进行预处理,提取源语言中与目标代码直接有关的关键信息;
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深度学习模型提取源语言的特征向量,并将源语言解析成语法树;
检索模块,用于在预构资源库中为源语言检索出可能匹配的若干个资源;
转换模块,用于对检索到的中间表示作出可能的转换变为相互关联的模板;
连接模块,用于将正确的一套模板的空槽填入对应的代码块与变量,得到当前句子对应的一套相关联的代码块,并与其他句子的代码块以同样方式连接,形成目标代码的整体的图状数据结构;
转化模块,用于将图状数据结构转化为最终的目标代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程序代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的至少一个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通讯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其中当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使所述系统执行:预处理模块、分析模块、检索模块、转换模块、连接模块以及转化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炼,未经高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26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TA氧化残渣回收工艺
- 下一篇: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系统及制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