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网口传输的用户程序更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1518.1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3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蒋择;赵晶晶;柳云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德睿智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65 | 分类号: | G06F8/65;G06F9/4401;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杜静静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自由贸易试***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口传 用户 程序 更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网口传输的用户程序更新方法,包括处理器根据ARP报文协议实现与上位机之间建立ARP协议,处理器根据UDP报文协议实现与上位机的网络数据传输。处理器第一次进行用户程序更新时需要通过仿真器将bootloader程序加载到flash指定的启动区域,然后处理器重新上电后会先运行bootloader程序,通过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器检测用户程序更新信号,如果检测到更新信号,那么通过网口将电脑上存放的待更新的用户程序的镜像文件数据传输给处理器进行更新,更新完成后,处理器重新上电。如果处理器没有检测到更新信号,那么bootloader程序将原有的用户程序引导起来运行。本方法操作简单,通用性强,对用户程序进行更新出现错误时,处理器重新上电就可以重新进行用户程序的更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程序更新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网口传输的用户程序更新方法,属于嵌入式网络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嵌入式软件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的处理器都具有了网络通信的功能。当处理器所在的设备装载到系统装置中以后,如果用户的功能需求随时会变化,那么此时通过设备的仿真器进行用户程序的更新,就需要进行繁琐耗时的拆装工作,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破坏了系统装置调试的硬件环境。因为随着电子产品功能实现的多样化,用户程序的代码量也越来越大,所以高效便捷的用户程序更新方法成为一种研究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网口传输的用户程序更新方法,该方案缩减了用户程序更新的时间同时也避免对处理器所在的设备进行繁琐的拆卸工作,达到用户程序高效便捷的更新,可以大大的减轻软件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的工作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网口传输的用户程序更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处理器对应厂家提供的相应工具或IDE将处理器用户程序最终生成的可执行文件转化生成bootloader程序可以识别的文件格式,根据自定义的协议编写文件转换工具将bootloader程序可以识别的文件转换为上位机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数据文件。
步骤(2)处理器首次使用时需要通过处理器对应厂家提供的IDE和下载器将bootloader程序的镜像文件数据烧写到处理器flash的启动区域空间。
步骤(3)通过网线连接处理器与上位机所在的电脑,上位机源程序中处理器的MAC地址和处理器IP地址的最后一个字节是通过程序员间商议确定的,固定不变的。打开上位机,在上位机中可以输入处理器的IP值(最后一个字节固定不可输入),IP地址输入完成后,如果在上位机界面上点击“连接”按钮,那么上位机开始广播含有处理器MAC地址值和IP地址值以及上位机所在电脑的MAC地址值和IP地址值的ARP请求包。
步骤(4)设备上电,处理器运行bootloader程序完成处理器运行的基本初始化,在规定的时间里处理器一直检测更新应用程序的信号。如果检测到更新应用程序的信号,那么bootloader程序开始进行处理器网口相关的初始化和配置。
步骤(5)上位机与处理器间需要建立ARP协议。ARP协议建立的过程:上位机主动广播ARP请求包,处理器接收到上位机的ARP请求包后进行解析,如果上位机广播的ARP请求包中的目标IP值是处理器的,那么处理器根据ARP报文格式将模拟生成ARP应答包回复上位机,此时处理器的MAC地址与IP地址建立动态的对应关系,上位机就可以根据处理器的IP地址给处理器发送网络数据包。
步骤(6)上位机利用网络协议栈给处理器下发UDP数据包,处理器根据UDP报文协议模拟生成UDP数据包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与处理器在数据传输前先确认网络连接状况。
步骤(7)网络连接状况确认完成后,上位机将处理器用户程序的镜像文件按照规定的协议拆分为一个个网络数据包,每个数据包必须键入包序号、数据的校验码和数据传输结束标志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德睿智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德睿智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15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晶体生长的引晶方法
- 下一篇:贝雷帽制作用面料自动连续缝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