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全自动折叠回转式舷梯的科考船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09063.X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8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然;华清峰;张志强;马继坤;王宁;马亮;张志平;李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27/14 | 分类号: | B63B27/14;B63B35/00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孙俊业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全自动 折叠 回转 舷梯 科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全自动折叠回转式舷梯的科考船,包括船体,一容纳腔,在容纳腔内设置有一上平台架,以及与上平台架旋转折叠连接的舷梯本体,在舷梯本体的端部设置登船平台,舷梯本体包括沿上平台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两杆体,沿杆体的长度方向在两杆体间均匀设置有若干用于行走踩踏的支撑杆,船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平台架及舷梯本体沿水平方向回转远离船体或复位的回转机构,在上平台架及舷梯本体上设置有当上平台架及舷梯本体回转远离船体时,在支撑杆上均匀铺设柔性链板并形成行走平台的链板自动收放系统。本发明翻转折叠、回转更加便捷,实现了舷梯的自动折叠和翻转收放,能有效避免阻力的影响,效率较高而且工作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全自动折叠回转式舷梯的科考船。
背景技术
舷梯是海上平台或船舶使用的重要工具,使平时收藏于船舷内,用时放出舷外沿舷边倾斜布置,供人员上下船用的梯子,可以用于海上平台之间人员或者货物的运输和传递。例如,海上风力机检修人员自运行维护船登陆至风力机基础平台时,则需要借助舷梯进行登陆。因此,舷梯成为大中型船舶的必备装置,它是配套船舶进港时供领航人员登船的重要通道,船舶启航时,必须将舷梯收藏至船舷甲板上。制造商为了减小舷梯收藏空间,将舷梯设计成两节可伸缩结构,即下部梯与上部梯同轴套合,施放舷梯时靠重力或用钢索牵引方式实现下部梯从上部梯中伸出。此种轴向套合结构简单、紧凑,可伸可缩,可显著减小舷梯收藏状态的长度尺寸,能够满足油轮、散装货轮等船的配套要求。可是,集装箱船、大型游轮因甲板上配置较多,船舷甲板空间不宽裕,留给舷梯的收藏位置有限,若仍然选配现有技术的两节伸缩舷梯,一方面是制造商安装难度大,另一方面是船方今后使用不方便。
随着造船工业的发展,目前船舶上所用的单节舷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世界各国造船业对舷梯型式、结构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进,并独创一些使用方便、操纵灵活、经济耐用、安全可靠的舷梯装置。双节伸缩舷梯都相应的代替了过去那种翻转式和单节式的舷梯装置。
CN 105460170A涉及一种船用自动伸缩舷梯,包括二级舷梯、伸缩驱动装置、提升绞车以及控制系统,二级舷梯包括上舷梯和下舷梯,上舷梯的顶端由轴销铰接于船体上平台,上舷梯与下舷梯间由滑动轨道连接,所述伸缩驱动装置安装于上、下舷梯之间,提升绞车经过滑轮转向过渡后连接下舷梯的末端,控制系统包括安装于滑轮的轴销式张力传感器、安装于上舷梯顶端的角度检测传感器以及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分别与张力传感器、角度检测传感器、伸缩驱动装置以及提升绞车间传输电信号。
CN 104417718A公开了一种自动伸缩翻转舷梯,安装在船体上,包括:伸缩舷梯,所述伸缩舷梯包括铰接在舷边甲板上的上平台架,所述上平台架上转动安装有上平台转盘,所述上平台转盘上铰接有上舷梯,所述上舷梯上滑动安装有下舷梯;伸缩驱动装置,设在所述船体和所述伸缩舷梯之间;翻转装置,包括立柱,所述船体上铰接有翻转臂,所述翻转臂和所述立柱之间设有转动锁定装置;翻转驱动装置,设在所述翻转装置和所述伸缩舷梯之间;
CN 102548838A涉及一种用于长度可变的船舷梯(2)的装置(1)。根据本发明,伸缩结构(4)的部分(3)形成舷梯上的车道表面。而且,用于船舷梯(2)的装置(50)具有以优先权顺序锁止伸缩式舷梯部分的转盘的装置,该船舷梯装置(50)具有舷梯部分(10、11、12)之间的转盘(51、51A、51B)。
CN 106043606A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舷梯,包括控制塔、固定通道、伸缩舷梯和登陆装置,所述控制塔与所述固定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伸缩舷梯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舷梯的另一端与所述登陆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塔用于控制所述固定通道和所述伸缩舷梯进行俯仰运动,并控制所述伸缩舷梯进行伸缩;所述登陆装置用于实现所述舷梯在登陆平台的架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90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