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钣金咬合结构、售水站外壳、售水站及其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07307.0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2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群峰;郑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盾智联物联网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E04B1/08;E04B1/61;B21D3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徐立振 |
地址: | 0561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咬合 结构 售水站 外壳 及其 制造 工艺 | ||
1.一种售水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售水站内壳、组合件和售水站外壳,所述售水站内壳和售水站外壳间填充有发泡层;
所述售水站外壳,包括外壳侧面板、外壳背面板和外壳端板,售水站外壳由外壳背面板、位于外壳背面板两侧的外壳侧面板和位于外壳背面板上下两端的外壳端板拼接而成;
所述外壳侧面板包括第一矩形外壳面板,第一矩形外壳面板一侧设有第一直角折弯外壳面板,第一直角折弯外壳面板另一侧通过一次折弯形成向内侧折弯的第一外壳直角折弯部,第一矩形外壳面板上下两端、第一直角折弯外壳面板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一外壳弧形折弯部,第一矩形外壳面板远离第一直角折弯外壳面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外壳弧形折弯部;
外壳背面板包括第二外壳矩形面板,第二外壳矩形面板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三外壳弧形折弯部,第二外壳矩形面板左右两侧均通过一次折弯形成第二外壳直角折弯部;
外壳端板包括第三外壳矩形面板,第三外壳矩形面板的三个边缘均通过一次折弯形成第三外壳直角折弯部,第三外壳矩形面板的剩余一个边缘处通过一次折弯形成第二直角折弯外壳面板,第二直角折弯外壳面板另一侧通过一次折弯形成向内侧折弯的第四外壳直角折弯部;
第一外壳弧形折弯部、第二外壳弧形折弯部和第三外壳弧形折弯部均构成中间窄两头宽的外壳凹槽,外壳凹槽开口向外敞开;第二外壳直角折弯部与第二外壳弧形折弯部插接配合,第三外壳直角折弯部与第一外壳弧形折弯部和第三外壳弧形折弯部插接配合;
所述售水站内壳包括内壳侧面板、内壳背面板和内壳端板,售水站内壳由内壳背面板、位于内壳背面板两侧的内壳侧面板和位于内壳背面板上下两端的内壳端板拼接而成;
所述内壳侧面板包括第一矩形内壳面板,第一矩形内壳面板上下两端设有第一内壳弧形折弯部,第一矩形内壳面板一侧设有第二内壳弧形折弯部,第一矩形内壳面板另一侧为第一平面卡接部;
内壳背面板包括第二矩形内壳面板,第二矩形内壳面板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三内壳弧形折弯部,第二矩形内壳面板左右两侧均通过一次折弯形成第一内壳直角折弯部;
内壳端板包括第三矩形内壳面板,第三矩形内壳面板的三个边缘均通过一次折弯形成第二内壳直角折弯部,第三矩形内壳面板的剩余一个边缘处为第二平面卡接部;
第一内壳弧形折弯部、第二内壳弧形折弯部和第三内壳弧形折弯部均构成中间窄两头宽的内壳凹槽,内壳凹槽开口向外敞开;第二内壳直角折弯部与第二内壳弧形折弯部插接配合,第二内壳直角折弯部与第一内壳弧形折弯部和第三内壳弧形折弯部插接配合;
组合件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卡槽,组合件分为横向组合件和竖向组合件,横向组合件两侧卡槽分别与第四外壳直角折弯部和第二平面卡接部卡接,竖向组合件一侧卡槽与第一外壳直角折弯部卡接,竖向组合件另一侧卡槽与第一平面卡接部卡接。
2.一种售水站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取若干钣金件;用折弯工艺在钣金件上折出第一直角折弯外壳面板、第一外壳直角折弯部、第一外壳弧形折弯部和第二外壳弧形折弯部,制成外壳侧面板;用折弯工艺在钣金件上折出第三外壳弧形折弯部和第二外壳直角折弯部,制成外壳背面板;用折弯工艺在钣金件上折出第三外壳直角折弯部、第二直角折弯外壳面板和第四外壳直角折弯部,制成外壳端板;用折弯工艺在钣金件上折出第一内壳弧形折弯部和第二内壳弧形折弯部,制成内壳侧面板;用折弯工艺在钣金件上折出第三内壳弧形折弯部和第一内壳直角折弯部,制成内壳背面板;用折弯工艺在钣金件上折出第二内壳直角折弯部,制成内壳端板;用冲压工艺在外壳端板上冲出注射孔;
b. 取外壳侧面板、外壳背面板、外壳端板,拼接成售水站外壳;取内壳侧面板、内壳背面板和内壳端板,拼接成售水站内壳;
c.取组合件,将售水站外壳和售水站内壳拼接为一体;
d. 将拼接为一体的售水站外壳和售水站内壳置入发泡模具中,用发泡机由注射孔向售水站外壳和售水站内壳的间隙处高压注射高粘度聚胺脂发泡胶;
e. 发泡胶固化后取出成品,安装箱门,制成售水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盾智联物联网科技河北有限公司,未经海盾智联物联网科技河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73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