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浑水养虾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6467.3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9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勇;郑丛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闽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 |
代理公司: | 郑州青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87 | 代理人: | 陈亚秋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浑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浑水养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塘口准备、2前期调水、3前期管理和投喂、4中期浑水管理和投喂、5后期浑水管理和投喂。通过对池塘设置水循环设备和增氧设备,保证了虾苗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氧含量;通过养殖前期、中期、后期的调水、培藻、定期测水和投喂饲料,给虾苗的成长建立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了虾苗的成活率;通过疾病预防,降低了虾苗感染疾病的机率,进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浑水养虾的方法。
背景技术
虾肉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颇得消费者青睐。目前的养殖方法有稻田养殖、水库养殖和池塘养殖等,可以单养,也可以混养。但是由于养殖技术参差不齐,技术不规范,造成的产量不稳定,品味下降,市场竞争力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因养殖技术参差不齐,导致产量不稳定,从而提供一种浑水养虾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浑水养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塘口准备、2前期调水、3前期管理和投喂、4中期浑水管理和投喂、5后期浑水管理和投喂。
步骤1塘口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有防逃网,塘口还设置有水循环设备和增氧设备,所述水循环设备为水车,池塘内设有4部功率为1.5千瓦的水车,水车分布在池塘4个对角落,水车的驱动水流方向成循环状态;池塘内还设有4千瓦的底部曝气增氧设备和1.5千瓦的污泥泵,通过设置水循环设备和增氧设备,保证了虾苗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氧含量。
步骤2包括放水、消毒、除氯、培藻、肥水、调盐;调水后测水,测水达到放苗标准,开始试苗,成活率大于95%,开始放苗;成活率效率小于95%,则重新调水,试苗笼数可以为100条。
具体步骤为:第一天放水,平均1.5米水位;每亩水面50-100斤漂白粉消毒;消毒两天后除氯,每亩水面一包百益安泼洒;第四天测余氯,没有余氯后培藻,选择中午高温,出太阳天气肥水培藻,肥水培藻使用优藻种、藻菌素每亩水体各0.5-1斤;第五天做髙水体有益菌,每亩水面半包水中高手活化红糖;第六天调盐度,根据虾苗盐度调整,每亩水体一般10吨盐卤,放完盐卤后2小时内解毒,每亩水面半包排毒净水王解毒,均匀泼洒。通过营造合适的光照条件、藻类生活的营养成分和藻类生活良好的水体环境,消毒和培藻的操作,保证了水体的清洁性,这为虾苗的成功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所述放苗标准:余氯0,氨氮0.2以下,亚硝酸盐值为0,PH值7.5~8.5之间,总碱不低于80,水硬度800以上。
放苗的密度:一亩水面夏季4-6万苗,冬季放苗密度一亩水面6-8万苗,根据不同的季节决定养殖虾苗的数量。
步骤3包括放苗前肥水、增氧和放苗后测水、疾病预防、投喂食物。
放苗前肥水:泼洒钙中钙(一瓶4亩水体),高稳VC(一包3亩水体),提前2个小时开水车均匀泼洒。
放苗前增氧:虾苗到虾塘,先整包虾苗泡塘口里面,防止虾苗跟虾塘水温温差过大,一般夏季1~2分钟,冬季5~10分钟,放苗后所有增氧设备关闭5小时(最好选择晴天或者连续7天天气稳定时候放苗),5小时候后开一台水车转动水面,防止静水,通过放苗前肥水和增氧提高了虾苗的成活率。
放苗后测水:PH值每天早晚两次(早上6~8点,下午4~5点);水体透明度每天测一次;氨氮、亚硝酸盐,每3-5天测一次。
放苗后预防疾病:前期7天一次预防弧菌,第7天使用弧可清,每瓶泼洒4亩水体,最好早上使用;前期10~15天肠道预防,肠康2包和杨树花1瓶泼洒4亩水体;前期10~15天排毒净水王(每包2亩水面)或碧水酸解毒(每瓶3亩水体),通过疾病预防,降低了虾苗感染疾病的机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闽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闽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64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