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电位双流动床高效除磷脱氮污水处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04300.3 | 申请日: | 2020-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0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木金;刘敦强;黄付平;黄智宁;兰弋发;刘波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金妙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昆明人从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204 | 代理人: | 周宇 |
| 地址: | 5300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位 双流 高效 磷脱氮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电位双流动床高效除磷脱氮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细格栅除污机,所述细格栅除污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与水解酸化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与流动床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流动床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与人工湿地连接。本发明中,通过多层级配使流动床内各层的溶解氧含量不同,分别处于兼氧和好氧的状态,从而满足短程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所需的条件,使污水可以在流动床内进行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进而实现深度脱氮,同时通过铁碳基形成电位差,使铁基在酸性条件下以及电位差的作用下变成三价铁离子,并与污水中的磷结合沉淀后固化到流动床中,从而达到除磷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电位双流动床高效除磷脱氮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其中生产污水又包括有养殖废水和黑臭水体等,目前比较常见的污水处理方式都很难实现深度的脱氮除磷,导致污水处理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微电位双流动床高效除磷脱氮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电位双流动床高效除磷脱氮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细格栅除污机,所述细格栅除污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与水解酸化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水解酸化池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与增压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与流动床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流动床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水管与人工湿地连接,所述流动床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喷淋头,所述流动床内底部设置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上方设置有级配砂层,所述级配砂层上方设置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上方设置有第二陶粒层,所述第二陶粒层上方设置有第三细砂层,所述第三细砂层中间位置有布气管且布气管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出气孔,所述第三细砂层上方设置有第一陶粒层,所述第一陶粒层上方设置有第二细砂层,所述第二细砂层上方设置有铁碳基层,所述铁碳基层上方设置有第一细砂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流动床输入端的连接水管贯穿流动床顶部与出水管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碎石层中间设置有排水管且排水管的一端贯穿流动床底部一侧与流动床输出端的连接水管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级配砂层是由从上至下粒径逐渐增大的中砂和粗砂配置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吸附层是由细砂和活性炭混合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布气管的一端贯穿流动床中部一侧并通过进气管固定连接在鼓风机的输出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铁碳基层是由铁基和碳基均匀混合制成。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金妙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西金妙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43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