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03333.6 | 申请日: | 2020-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9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施君南;侯凯强;姜艳娜;蒋洁;李伯达;许彦章;张天键;杜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G06F17/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 | 张妍;周乃鑫 |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波束 形成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目标的入射方向和天线的阵元数量获取所述天线的主瓣导向矢量;
根据所述入射方向和所述阵元数量获取所述天线的主瓣角度约束向量;
根据所述目标的回波数据获取协方差矩阵;
根据所述主瓣导向矢量、所述主瓣角度约束向量和所述协方差矩阵,获取主瓣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权值,以生成对应的天线方向图;
所述根据目标的入射方向和天线的阵元数获取所述天线的主瓣导向矢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入射方向和预设主瓣展宽角度数量得到主瓣展宽角度范围向量;所述预设主瓣展宽角度的数量为5个,所述主瓣展宽角度范围向量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θs=[θ0-2°,θ0-1°,θ0,θ0+1°,θ0+2°]
其中θs表示所述主瓣展宽角度范围向量;θ0表示所述目标的所述入射方向;
根据所述阵元数量得到阵元矢量;所述阵元矢量是一个步长为1的行向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N=[0,1,…,n-1]
其中N表示所述阵元矢量,n表示所述阵元数量;
根据所述主瓣展宽角度范围向量和所述阵元矢量计算所述主瓣导向矢量;所述主瓣导向矢量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C=exp(jπNΤsin(θs))
其中C表示所述主瓣导向矢量;NT表示所述阵元矢量N的转置;θs表示所述主瓣展宽角度范围向量;
所述根据所述入射方向和所述阵元数量获取所述天线的主瓣角度约束向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入射方向和所述主瓣展宽角度范围向量得到第一向量;所述第一向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t1(i)=sin(θs(i))-sinθ0
其中t1表示所述第一向量;θ0表示所述目标的所述入射方向;θs(i)表示所述主瓣展宽角度范围向量θs的第i个元素;1≤i≤5;
根据所述第一向量和所述阵元矢量得到第二向量;所述第二向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t2(i)=exp(jπNΤt1(i))
其中t2表示所述第二向量;NT表示所述阵元矢量N的转置;t1表示所述第一向量;
对所述第二向量进行元素求和得到第三向量;所述第三向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t3(i)=sum(t2(i))
其中t3表示所述第三向量;t2表示所述第二向量;
对所述第三向量进行相位角计算得到第四向量;所述第四向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t4表示所述第四向量;t3表示所述第三向量;表示所述第三向量的伴随矩阵;
根据所述第四向量计算所述主瓣角度约束向量;所述主瓣角度约束向量则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F表示所述主瓣角度约束向量;t4表示所述第四向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的回波数据获取协方差矩阵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回波数据得到第一矩阵;
根据所述第一矩阵及所述回波数据计算所述协方差矩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主瓣导向矢量、所述主瓣角度约束向量和所述协方差矩阵,获取主瓣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权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主瓣导向矢量和所述协方差矩阵得到第二矩阵;
根据所述第二矩阵、所述主瓣导向矢量、所述主瓣角度约束向量和所述协方差矩阵计算所述主瓣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权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未经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333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