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O2 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02986.2 | 申请日: | 2020-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1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文;王懿;孟钰麒;范烨;王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弗镁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L2/20 | 分类号: | A61L2/20;A61L2/26;A61L9/015;A61L2/24;A61L101/14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o base sub | ||
1.一种SO2防疫消杀方法,其特征在于:用SO2作防疫消杀剂,在相对封闭的有限空间内释放消杀剂,使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与其接触后失去增殖活性,阻断由呼吸道传染及密切接触传染的疫病传播,并用氨或/和其它碱性物质将释放的SO2固化;
所述SO2源自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能释放SO2的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2防疫消杀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是指,先将有限空间内的有生命的物体撤离,再释放SO2气体,使空气中SO2的浓度升至6~500ppm,消杀0.1~1小时后,再用氨或/和其它碱性物质将释放的SO2固化,然后恢复有生命的物体在其中的活动,或
先将相对封闭的有限空间内的有生命的物体撤离,喷洒浓度为0.1~6%的亚硫酸或/和亚硫酸盐的溶液,让其挥发出SO2,使空气中SO2的浓度升至6~500ppm,消杀0.5~2.5小时后,再用氨或/和其它碱性物质将释放的SO2固化,然后恢复有生命的物体在其中的活动,或
直接在相对封闭的有限空间内释放SO2,控制SO2的浓度为0.5~5ppm,消杀3~30分钟后,再用氨或/和其它碱性物质将释放的SO2固化,每天消杀1次或多次,或
直接在相对封闭有限空间的进风口释放SO2,控制SO2的浓度为0.1~1ppm,进行连续消杀或间断定时消杀,并在排风口用氨或/和其它碱性物质将释放的SO2固化,或
直接在相对封闭有限空间的进风口释放SO2和NH3,形成浓度为1~15ppm的亚硫酸铵或/和亚硫酸氢铵的烟雾,进行连续消杀或间断定时消杀,使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与其接触失去增殖活性,阻断呼吸道及密切接触的疫病传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SO2防疫消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硫酸盐选自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钾、亚硫酸氢钾、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镁、亚硫酸氢镁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SO2防疫消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S(IV)的烟雾,是指SO2与碱性气体或蒸汽混合形成的亚硫酸盐或/和亚硫酸氢盐的烟雾。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SO2防疫消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气源自能释放NH3的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SO2防疫消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是指,SO2与氨或/和其它碱性物质接触,使之转化成亚硫酸盐或/和亚硫酸氢盐,阻止其在空气中继续扩散。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SO2防疫消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物质是指能吸收SO2的碱性物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SO2防疫消杀方法,其特征在于:经SO2消杀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增殖失活率≥99%,消杀后再用氨或/和其它碱性物质固化,空气中残留的SO2≤0.05ppm、NH3≤0.1p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弗镁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未经宁波弗镁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298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定位模块防水磁吸电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波段分色滤波片自动切换装置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