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新能源汽车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02917.1 | 申请日: | 2020-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3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卓 |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1 | 代理人: | 寇闯 |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车身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是关于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新能源汽车,涉及汽车制造领域,该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包括:至少一对外框架以及至少一对内框架,所述内框架贴合外框架,且沿外框架的表面往复运动,实现车身缩短或伸长;一个以上限位板,其中一个限位板设置于一对内框架表面限位贴合,其中另一个限位板与一对外框架的表面限位贴合,内框架与外框架同时相对远离或靠近,实现车身的变宽或变窄;所述相邻的限位板的表面相互贴合,且该相邻的限位板的的相对运动方向与车身的长度方向相同。本公开技术方案把车身体积大大缩小,原来的停车位就能停放更多数量的车,以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位不足的不良影响。由于车身大大缩小,可以直接把汽车开进货梯开回家,节省车位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由于受到传统燃油发动机的限制,导致汽车底盘的设计都大同小异,都是固定的,不能伸缩;大部分时间,一辆汽车只坐了司机一人,或两人,还有一半空间没利用,即使是有小型汽车,但舒适感很差,不被广泛接受,在汽车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道路就越来越拥堵,因此设计一种可横向及纵向伸缩的车身结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实施例提供了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该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包括:
至少一对外框架以及至少一对内框架,所述内框架贴合外框架,且沿外框架的表面往复运动,实现车身缩短或伸长;
一个以上限位板,其中一个限位板设置于一对内框架表面限位贴合,其中另一个限位板与一对外框架的表面限位贴合,内框架与外框架同时相对远离或靠近,实现车身的变宽或变窄;
所述相邻的限位板的表面相互贴合,且该相邻的限位板的的相对运动方向与车身的长度方向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外框架的相对表面的至少一个滑轨以及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内框架的相背表面的至少一个滑块,所述滑块嵌装于同高度的所述滑轨内,且沿滑轨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框架的水平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有凸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限位板同轴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框架的水平部的边缘处设有插舌,所述内框架的竖直部的下部设有滑轨,相对设置的其中一个内框架的插舌插入对称侧的内框架的滑轨内,限位内框架的变窄。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对所述内框架的水平部上下排布放置,一对所述外框架的水平部上下排布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的凹槽的侧壁与内框架的水平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凸台卡位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的凹槽的侧壁与外框架的水平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凸台卡位连接。
根据本发明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装配有上述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的新能源汽车。
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车身缩短/伸长:利用前后车轮行驶方向相反来实现。如:前轮向后行驶,后轮向前行驶,就能实现车身缩短;前轮向前行驶,后轮向后行驶,就能实现车身伸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卓,未经陈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29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