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滑座二次注塑的定位方法及其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01478.2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89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金祥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26;B29C45/36 |
代理公司: | 泉州企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64 | 代理人: | 许寿宁 |
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火炬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二次 注塑 定位 方法 及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滑座二次注塑的定位方法及其治具,包括型腔、型芯和压板,滑座沿型芯滑动进入型腔内,所述型芯固定在型腔内,所述型芯具有与滑座内侧壁共同构成注塑件结构的成型面,所述成型面上具有多个第一接触面,滑座内侧壁上具有数量与第一接触面相等且与第一接触面一一对应的第二接触面,相对应的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的间隙定义为防入料间隙;所述压板带锁定功能的活动连接在型腔上,所述压板向滑座方向移动时,推动滑座向型芯靠拢至滑座不能移动为止,临近压板的防入料间隙的间距缩小,远离压板的防入料间隙的间距扩大,所有防入料间隙的间距均小于0.05mm。本发明既能保证滑座的精准定位,又保障了部分区域不会进入注塑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注塑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滑座二次注塑的定位方法及其治具。
背景技术
二次注塑成型:是一种特殊的塑料成型工艺,也称套啤或者包胶。它与双色成型工艺类似,但与双色成型工艺有比较大的差异。是一种将某种塑胶原材料在一次的塑胶模具内成型后,将成型后的零件取出,放入二次成型的模具内再次注入同种或者另外一种塑胶材料成型的工艺。更复杂的会是多次成型,使塑胶产品的外型和工艺达到想要的要求,称为二次注塑成型。当然,在金属工件上裹覆相应的注塑件,也称之为二次注塑。
在进行二次注塑时,通常是将工件先预埋入型腔内,型芯嵌入在工件内,型芯与工件之间的空间形状,构成了附着在工件上的注塑件的形状。
在导向设备领域中,尤其是直线运动引导装置,其包括直线滑轨和在滑轨上移动的滑座;为了保障滑座在滑轨上移动的顺畅性,滑座内需要安装滚珠,因此在滑座上进行二次注塑构成一个注塑件,该注塑件具有让滚珠活动的滚珠循环通路、以及对滚珠循环通路进行密封防尘并与滑轨保持接触的上保持器、中保持器和下保持器,上、中、下保持器设置在滑座两侧壁的内侧壁上。其中,上、中、下保持器在滑座的内侧壁上是互不连接的,即上保持器和中保持器之间、中保持器和下保持器之间留有部分外露的滑座内侧壁。
在对滑座进行二次注塑时,滑座需要沿型芯滑动并进入型腔内,滑座内侧壁与型芯之间的空间形状,注入注塑料后就构成了上保持器、中保持器和下保持器结构。
当工件与型芯之间的空间全都需要注塑时,两者之间的间隙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工件进出型芯型腔是比较容易的。
当工件与型芯之间的空间,部分区域不存在注塑件时(如上述的滑座,下文用滑座举例说明),为保证注塑精度,该区域处滑座内侧壁与型芯之间的间隙要保证足够小,小至注塑料无法进入该间隙,在实际生产中,该处的间隙应小于0.05mm;当间隙小于0.05mm时,注塑料不会进入该间隙;间隙通常是前后或左右对称设置的,一旦滑座前后或左右方向发生移动时,会导致一侧的间隙宽度大于0.05mm,导致该处间隙跑入注塑料,导致良品率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滑座在二次注塑时保证定位准确、注塑件尺寸精准的治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是:一种用于滑座二次注塑的定位治具,包括型腔、型芯和压板,滑座沿型芯滑动进入型腔内,所述型芯固定在型腔内,所述型芯具有与滑座内侧壁共同构成注塑件结构的成型面,所述成型面上具有多个第一接触面,滑座内侧壁上具有数量与第一接触面相等且与第一接触面一一对应的第二接触面,相对应的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的间隙定义为防入料间隙;所述压板带锁定功能的活动连接在型腔上,所述压板向滑座方向移动时,推动滑座向型芯靠拢至滑座不能移动为止,临近压板的防入料间隙的间距缩小,远离压板的防入料间隙的间距扩大,所有防入料间隙的间距均小于0.05mm。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向滑座方向移动至滑座不再移动时,滑座的底部周侧壁与型芯侧壁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为相匹配的凹凸部。
进一步的,所述型芯与型腔制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金祥,未经王金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14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