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加热流化床蓄热器以及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00195.6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1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徐峰;郝哲宇;石惠文;孙敬一;吴兴栋;吉硕;王一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D11/00 | 分类号: | F24D11/00;F24D19/00;F28D7/00;F28D20/00 |
代理公司: | 青岛仟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9 | 代理人: | 纪尚旭 |
地址: | 07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流化床 蓄热器 以及 供热 系统 | ||
1.一种电加热流化床蓄热器,所述流化床蓄热器(2)外设置缠绕电磁加热线圈,流化床蓄热器内设置固体蓄热颗粒,所述流化床蓄热器(2)的外侧装有电磁加热线圈(6),所述流化床蓄热器(2)下设置进风室,所述流化床蓄热器(2)上部设置出风管,出风管与用热设备相连,从下至上沿着流化床蓄热器高度方向电磁加热线圈密度越来越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蓄热器,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沿着流化床蓄热器高度方向线圈密度越来越大的幅度不断增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蓄热器,其特征在于,电磁加热线圈布置的高度为H,沿着高度方向,电磁加热线最低端的密度为M,则距离电磁加热线圈最低端距离为h位置的电磁加热线圈密度m规律如下:m=M+k*M*(h/H)f,其中f、k是系数,满足如下要求:
1.15f1.25,0.28k 0.3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化床蓄热器,其特征在于,1.18f1.20,0.30k 0.32。
5.一种电加热流化床固体蓄热及供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流化床蓄热器(2)、换热器(4)、热用户(5),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蓄热器(2)上部通过出风管与换热器(4)相连,所述换热器(4)与热用户(5)相连,换热器下部出风口与回风管连接,出风管与回风管之间连接一旁通风管,所述旁通风管上设置第一调节风阀,出风管和/或回风管与换热器连接处设置第二调节风阀;所述流化床蓄热器采用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流化床蓄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流化床固体蓄热及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蓄热器(2)的热风出口处设有气固分离装置(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流化床固体蓄热及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1)包括变频控制单元、操作控制单元及电源,所述电源连接电磁加热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流化床固体蓄热及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蓄热颗粒为石英砂、陶瓷材料颗粒、氧化镁颗粒、刚玉砂、粉煤灰中的至少一种,蓄热温度为60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未经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019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铸造模具的辅助铸造装置
- 下一篇: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