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稀土分离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98482.8 | 申请日: | 2020-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0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杨振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振科 |
| 主分类号: | C22B59/00 | 分类号: | C22B59/00;C22B7/00;C22B3/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8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稀土 分离 工艺 | ||
1.一种高效的稀土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通过有机相萃取处理后的稀土原料,进行十级逆流萃取,再加入热纯水通过洗涤反萃一体化装置的反萃机构对稀土原料进行反萃处理;
S2、将步骤S1反萃处理后的有机相再次进行十级逆流萃取处理,其负铀有机相用2mol/L的硝酸洗脱杂质,在用热水通过洗涤反萃一体化装置的反萃机构对稀土原料进行反萃处理,反萃液以氨水沉淀一种稀土金属单质;
S3、通过洗涤反萃一体化装置的反萃机构对对步骤S2萃余液进行十级逆流萃取,十级纯水洗涤和十级热纯水反萃,即可得到另一种稀土金属单质;
其中,步骤S1-S3中洗涤反萃一体化装置,包括机箱(1)以及固定安装于机箱(1)内部的分隔板(2),所述机箱(1)内壁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旋转分离机构(3),且两个旋转分离机构(3)之间设置有连接传动组件(4),所述连接传动组件(4)固定安装于分隔板(2)的上,所述分隔板(2)的顶部且位于旋转分离机构(3)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抽液泵(5)和液压机组(6),所述抽液泵(5)的进出液口分别与两个旋转分离机构(3)的通液口连通,且机箱(1)内壁的顶部和分隔板(2)上均固定安装有开合控制组件(7),所述机箱(1)的顶部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8),且液压机组(6)的通油口分别与连接传动组件(4)和开合控制组件(7)的液压件连通;
所述旋转分离机构(3)包括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于机箱(1)内壁顶部和底部上的密封筒(31),所述密封筒(31)内壁的底部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分离筒(32),且分离筒(3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可拆卸筒盖(33),所述可拆卸筒盖(33)的内部开设有一个积液槽(34)和与积液槽(34)相通的四个排液孔(35),且积液槽(34)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棱形导向杆(36),所述积液槽(34)内壁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开合组件(37),所述可拆卸筒盖(3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四个所述排液孔(35)相通的排液嘴(38),所述可拆卸筒盖(33)的顶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转轴(39),所述转轴(39)的顶端贯穿密封筒(31)并延伸至密封筒(31)的顶部,且转轴(39)与密封筒(31)之间固定安装有旋转密封件(310),所述可拆卸筒盖(33)的外表面从上至下依次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第一导流斜板(311)和第二导流斜板(312),且第一导流斜板(311)和第二导流斜板(312)的外侧分别与密封筒(31)的内壁之间通过密封垫圈固定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稀土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液泵(5)是用于将下方旋转分离机构(3)排出洗涤后的原液抽入上方旋转分离机构(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的稀土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组件(37)包括固定安装于积液槽(34)内壁上的圆形板(371),所述圆形板(371)的顶部开设有阶梯槽(372),且阶梯槽(372)的内壁开设有滑槽(373),所述滑槽(37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环(374),且滑动环(374)边缘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缓冲弹簧与滑槽(373)内壁的顶部和底部进行连接,所述阶梯槽(372)凸缘的内壁开设有活动槽(375),且活动槽(375)的内部通过滑动件滑动连接有弧形密封板(37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的稀土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密封板(376)的顶部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活动杆(377),且活动杆(377)的顶端通过转动件与滑动环(374)的内壁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稀土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开合控制组件(7)分别用于控制两个旋转分离机构(3)内部开合组件(37)的开合,所述开合控制组件(7)包括固定安装于机箱(1)或分隔板(2)上的两个液压缸(71)以及固定安装于开合组件(37)上的两个第一顶杆(72),所述液压缸(71)的伸出端通过横板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顶杆(7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振科,未经杨振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848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型加气混凝土养护台
- 下一篇:一种体内导入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