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撑压可调经皮骨水泥钉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97593.7 | 申请日: | 2020-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3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姚柏艇;刘载淳;张鹏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华科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13/06 | 分类号: | F16B13/06;A61B17/8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撑压可 调经 水泥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撑压可调经皮骨水泥钉包括螺钉套、锁紧环、球头钉和撑开螺杆,球头钉沿轴心设置有两端设有螺纹的第一中空通孔,靠近远端的壁面设有轴向四异型槽;撑开螺杆两端设有螺纹,其远端与第一中空通孔的远端螺纹配合;撑开螺杆通过远端的螺纹,固定在球头钉中后,通过辅助器械与撑开螺杆近端的螺纹的旋转配合,使得撑开螺杆向近端移动,对球头钉的远端施加一个朝向近端的力,实现球头钉的四异型槽处的周向膨胀。本发明通过撑开螺杆与球头钉的配合,提供一种骨水泥钉同时满足微创手术方式下撑开、压缩和骨水泥置入的需求,特别是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该器械也能达到固定稳定的疗效,扩大了适用人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撑压可调经皮骨水泥钉。
背景技术
目前,腰椎融合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不稳及椎间盘源性疾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腰椎融合手术的减压需辅以有效的固定以维持节段的稳定,因此采用一种椎弓根钉固定,其为脊柱后路固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尽管经皮椎弓根钉的应用十分普及,但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仍不容忽视,胸腰椎后路钉棒固定可出现椎弓根钉松动。螺钉的松动不但对周围重要的软组织有潜在的危险,也使内固定容易失败,从而影响脊柱的不稳或再次塌陷。另外,由于不同的患者骨质的差异(部分患者患有明显的骨质疏松),当使用经皮椎弓根钉时,术时也需要对其植入部位置入适量的骨水泥,以适应经皮椎弓根钉的固定要求。
针对现有可植入骨水泥的椎弓根钉(即骨水泥钉),目前主要采用在空心椎弓根钉远端处的相邻两螺纹间(螺纹底部)设置等量的径向光孔,用以骨水泥打入后溢向椎体的必经通道,使之椎体、椎弓根钉通过骨水泥牢固固定,例如专利CN108784815A。但由于骨水泥注射过程压力的限制以及该骨水泥钉临床的实际使用反馈,溢向径向光孔的骨水泥仅停留并固定在椎弓根螺纹有限的局部表面,无法实现较大面积骨水泥形成且牢固地固定。从而无法改善植入物在松质骨患者的固定,引起术后椎弓根钉再次松脱的风险。
针对骨水泥钉,本领域技术人员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手段:
专利CN107374717A提供了一种可注入骨水泥的倒刺式膨胀螺钉,包括螺钉钉体,的钉体内设有纵向贯通、下部内径大于上部内径的阶梯孔,钉体下端设有插入阶梯孔下部内的撑开体,撑开体内设有撑开孔,撑开体上均布有至少两个上端敞口的撑开条口,钉体下部周向均布有倒U形膨胀线槽,倒U形膨胀线槽在钉体下部上围切出倒刺式撑开片,每个倒刺式撑开片与两个撑开条口间的撑开体相对;撑开体上方的阶梯孔内设有与撑开孔配合、将撑开体向外撑开的撑开轴。该设计方案存在以下两点缺陷:(1)虽然能够实现钉体的撑开,但当注入骨水泥的过程中,由于撑开所需的推杆通道与骨水泥通道为同一通道,即当推杆卸力后,由于撑开片材料本身的弹性,椎体钉仍恢复原样,为此需在撑开的同时,将骨水泥置入椎体,操作过程较为不便;(2)当撑开轴下滑至大内径阶梯孔时,理论上能够恢复椎体钉原样,但由于材料的塑性变形或弹片撑开时骨屑的堆积,已无法恢复至原样,为此不借助外力是无法取出椎体钉。
专利CN208822934U提供了一种微创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包括:活头、压钉垫圈、球钉本体、钉棒和顶丝;其中球钉本体又包括钉杆和球头,活头内同轴设置穿钉孔,且活头下端设置穿钉孔开口,球钉本体的钉杆由穿钉孔开口处伸出,球钉尾端的球头设置在穿钉孔内;球钉本体的钉杆上设置外螺纹,钉杆和球头分别为空心结构,内部形成贯穿钉杆和球头的导针孔;球钉本体的钉杆上设置多个灌注孔,灌注孔贯通钉杆,将导针孔与钉杆的外部相连通。该设计方案存在以下两点缺陷:(1)根据手术原理,当出现患者骨质疏松情况下才注射骨水泥,考虑到椎体的结构原理以及椎弓根钉的入路通道,该专利设计的径向圆孔(结构图中附表标记为7)没必要这样排列至外螺纹处,因为椎弓根骨质属皮质骨性质,无需增加径向圆孔,这样设计反而影响产品固定强度;(2)该设计由于径向圆孔直径与轴向圆孔小(从结构图中获悉),注射骨水泥时未必会从径向圆孔中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华科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华科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75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