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弹力的超柔性电缆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95193.2 | 申请日: | 2020-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5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 发明(设计)人: | 杜力;章曼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恩联线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新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弹力 柔性 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弹力的超柔性电缆,包括弹性支撑管,所述弹性支撑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隔片,多个所述支撑隔片均匀圆周分布于弹性支撑管的外部,所述弹性支撑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内隔板,多个所述内隔板将弹性支撑管的内部分隔为多个内腔,所述弹性支撑管的外部安装有多个导线,所述导线包括线芯,所述线芯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层,每个所述导线均卡合于相邻两个支撑隔片之间。本发明通过使各个导线在支撑隔片和柔性半圆凸柱的分隔进行弹性支撑,可以对各个导线的弯曲变形进行缓冲,抵消每个导线的形变差,且组合导线时,会产生多段弯曲段,从而为导线提供拉伸余量,极大地提高了缆线的弹性和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弹力的超柔性电缆。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是传输电能、电信号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电缆通常由传输电力或电信号的缆芯和起到保护、绝缘作用的护套组成,电缆中的缆芯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通常使用铜或铝,目前,电缆行业趋向于产品的多元化及特殊化,以便适应不同使用环境,比如要求电缆具有耐低温、耐高温、耐油等突出性能;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由于线缆导线中的线芯均为金属,属于刚性物质,柔性和弹性很差,且线芯多为紧密组合,并在最外层设置保护层进行包裹,从而导致缆线需要弯曲时,由于各线芯的紧密支撑,导致其无法产生单独的相应形变,导致缆线整体弹性和柔性较差,不便弯曲或延伸,限制了线缆的使用环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弹力的超柔性电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弹力的超柔性电缆,包括弹性支撑管,所述弹性支撑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隔片,多个所述支撑隔片均匀圆周分布于弹性支撑管的外部,所述弹性支撑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内隔板,多个所述内隔板将弹性支撑管的内部分隔为多个内腔,所述弹性支撑管的外部安装有多个导线,所述导线包括线芯,所述线芯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层,每个所述导线均卡合于相邻两个支撑隔片之间,多个所述支撑隔片统一设置有多组外凸段,且多组所述外凸段为间隔设置,所述导线对应外凸段的位置处也弯曲安装,多个所述导线的外侧安装有外支撑层,所述外支撑层由多个柔性弧形条拼接组成,每个所述柔性弧形条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柔性半圆凸柱,所述柔性半圆凸柱的内部设置有内空槽,每个所述柔性半圆凸柱的外壁分别与相邻两个导线的外壁相切设置,所述外支撑层的外部设置有编织层,所述外支撑层与弹性支撑管之间的空隙处内部填充设置有弹性微细颗粒,所述编织层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外部设置有油纸层,所述油纸层的外部套设有外护层。
优选的,所述弹性支撑管设置为薄壁橡胶管,且所述支撑隔片与内隔板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的,每个所述柔性弧形条的其中一侧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凸条,每个所述柔性弧形条的另一侧边缘均开设有对接卡槽,相邻两个柔性弧形条之间通过凸条和对接卡槽相互卡合。
优选的,所述柔性半圆凸柱靠近弹性支撑管的一侧开设有支撑卡槽,每个所述支撑隔片远离弹性支撑管的一侧分别卡合于相应的支撑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弹性微细颗粒选用天然橡胶颗粒,且选用的天然橡胶颗粒的最大直径小于1mm。
优选的,所述编织层选用纤维丝编织而成,且所述编织层的编织状态设置为疏松状态。
优选的,所述防水层选用橡胶材料通过挤包成型于编织层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油纸层通过油纸带紧密绕设包裹于防水层的外部形成,所述外护层选用聚氯乙烯材料通过挤包成型于油纸层的外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恩联线缆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恩联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51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