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视觉感知的电力工器具全生命周期管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92263.9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7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蒋晓丹;丁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G06K17/00;G06K9/32;G06K9/00;G06N3/04;G06T7/70 |
代理公司: | 浙江专橙律师事务所 33313 | 代理人: | 朱孔妙 |
地址: | 32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视觉 感知 电力 器具 生命周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智能视觉感知的电力工器具全生命周期管控方法,属于工器具管理技术领域。基于智能视觉感知的电力工器具全生命周期管控方法,工器具入库前,按照每个工器具对应生成不干胶的RFID标签或吊牌RFID标签,每个工器具的RFID标签内存储有对应的作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在库门上安装人脸识别机器,作业人员通过扫描人脸信息后才可入库取工器具,作业人员取完工器具经过库门时扫描工器具上的RFID标签出库,预先在作业现场放置可移动设备,工器具标签接收到可移动设备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可以实现建立完善的安全工器具全生命周期轨迹跟踪机制,工器具可查可控,有效避免作业人员违规违章操作而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器具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基于智能视觉感知的电力工器具全生命周期管控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是民生的命脉,安全是电力的生命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是电力行业的永恒主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实现跨越式的进步,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作为国家监管的重点,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电力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给国家、企业和相关家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电力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尤其是为了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违章操作,致力于加强电网作业安全生产和监控管理,着重电力安全工器具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安全工器具是电力企业为保障作业人员人身安全,防止触电、灼伤、坠落、摔跌等事故的各种专用工具和器具,是电力作业人员进行日常操作维护的必用设备。
现有的电网作业现场管控多半只是对作业现场进行监控、对电气设备、输电线路进行检测、未见实时对一线操作人员进行身份识别、未见对操作人员是否拥有当前工器具使用权限进行核对、未见检查操作人员穿、佩戴工器具是否规范等。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智能视觉感知的电力工器具全生命周期管控方法,它可以实现建立完善的安全工器具全生命周期轨迹跟踪机制,工器具可查可控,有效避免作业人员违规违章操作而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情况。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基于智能视觉感知的电力工器具全生命周期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工器具入库前,按照每个工器具对应生成不干胶的RFID标签或吊牌RFID标签,每个工器具的RFID标签内存储有对应的作业人员的身份信息;
步骤二、在库门上安装人脸识别机器,作业人员通过扫描人脸信息后才可入库取工器具;
步骤三、作业人员取完工器具经过库门时扫描工器具上的RFID标签出库;
步骤四、预先在作业现场放置可移动设备,工器具标签接收到可移动设备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工器具信息;根据返回的所有工器具信息,判断工器具是否齐全,并把识别出来的结果和作业现场的位置、图片信息分别显示出来;
步骤五、通过改进的Faster R-CNN算法,检测现场工器具和作业人员两类目标对象的位置,来判断作业人员佩戴安全工器具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作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年龄、性别、工号、部门和手机号。
进一步的,所述库门上安装有红外光栅和红外幕帘,当作业人员靠近库门时,所述红外光栅和红外幕帘启动,并将信息传递至后台控制中心,后台控制中心控制人脸识别机器启动进行人脸识别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库门上安装有电磁锁,当人脸识别机器识别到作业人员的有效身份信息后,将信息传递至后台控制中心,后台控制中心控制电磁锁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学院,未经衢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22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