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缠绕式遮阳屏折叠工装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91805.0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3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林秋红;邱慧;王强;代树武;蔡建国;蒋鸿鹄;张骞;冯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主分类号: | G02B5/00 | 分类号: | G02B5/00;G02B7/00;B64G1/6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任林冲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缠绕 遮阳 折叠 工装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缠绕式遮阳屏折叠工装系统,包括缠绕式遮阳屏、环向收缩机构和牵引装置,缠绕式遮阳屏包括底部固定框架、薄膜、边索和伸展管,底部固定框架固定不动,薄膜内部和底部固定框架的边缘直接粘接约束固定,伸展管与薄膜粘连,且端部与底部固定框架的顶点直接固定,径向向外布置;薄膜具有峰线、谷线折痕,峰线为凸起的折痕,谷线为凹下的折痕;环向收缩机构由多个剪式铰结构相互销接组成;所述环向收缩机构与所述缠绕式遮阳屏的伸展管端部连接;牵引装置主要通过细线穿过环向收缩机构上预留的孔洞连接重物块和折痕线与边索的交点实现牵引。本发明实现了自动折叠,占用空间小,且可工装可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缠绕式遮阳屏折叠工装系统,属于航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空间探测技术和光学仪器的不断发展,卫星中光学系统的口径也在不断增大。而遮阳屏作为光学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具有遮挡外界杂散光,从而提升成像品质的作用。常规的遮阳屏通常尺寸固定,占用的空间较大。因此难以满足航天领域的使用要求。
可展开技术的引入通过收缩发射、在轨弹出的设计,可以显著优化遮阳屏与卫星间的空间接口关系,在满足高分辨率光学系统大口径尺寸的同时避开了发射过程中火箭整流罩对遮阳屏的空间约束。但是目前,尚没有关于遮阳屏系统的折叠方案对比分析,并且对于地面验证试验仍然缺乏高效的折叠工装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缠绕式遮阳屏折叠工装系统,实现自动折叠。
本发明解决技术的方案是:
一种缠绕式遮阳屏折叠工装系统,包括缠绕式遮阳屏、环向收缩机构和牵引装置,
缠绕式遮阳屏包括底部固定框架、薄膜、边索和伸展管,
底部固定框架固定不动,薄膜内部和底部固定框架的边缘直接粘接约束固定,伸展管与薄膜粘连,且端部与底部固定框架11的顶点直接固定,径向向外布置;薄膜具有峰线、谷线折痕,峰线为凸起的折痕,谷线为凹下的折痕;
环向收缩机构由多个剪式铰结构相互销接组成;
所述环向收缩机构与所述缠绕式遮阳屏的伸展管端部连接;
牵引装置主要通过细线穿过环向收缩机构上预留的孔洞连接重物块和折痕线与边索的交点实现牵引。
进一步的,折叠时,剪式铰结构相互转动,环向收缩机构整体收缩,同时,环向收缩机构逆时针旋转,牵引伸展管转动。
进一步的,薄膜在重物的约束下向既定的折叠方向折叠,不断收拢,直至环向收缩机构贴近于所述缠绕式遮阳屏的底部固定框架。
进一步的,在所述薄膜的外边缘设计索套,每边的边索均穿过索套,且两端与伸展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剪式铰结构由两个U型板交叉销接组成。
进一步的,在U型板的上部和下部各预留一个孔洞,用于穿过细线,牵引薄膜折叠。
进一步的,薄膜峰线折痕边缘通过细线向上牵引,细线穿过U型板上部孔洞,并与重物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薄膜谷线折痕边缘有细线向下牵引,细线穿过U型板下部孔洞,并与重物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剪式铰结构相互转动,环向收缩机构会整体收缩,同时,环向收缩机构逆时针旋转,牵引伸展管转动,薄膜在重物的约束下向既定的折叠方向折叠,不断收拢,直至环向收缩机构贴近于所述缠绕式遮阳屏的底部固定框架,实现了自动折叠,占用空间小,且可工装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缠绕式遮阳屏折叠工装系统的立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未经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18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