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硬剂与粉末涂料混合搅拌加工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90531.3 | 申请日: | 2020-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6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梁万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新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7/04 | 分类号: | B01F7/04;B01F15/02;B01F1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杜权 |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硬剂 粉末涂料 混合 搅拌 加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硬剂与粉末涂料混合搅拌加工装置,包括机体,机体顶部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料管,进料管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定量进料装置,机体内壁一侧的顶部和内壁一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搅拌装置,机体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料管,出料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阀门,定量进料装置由两个进料斗、拉杆、把手和两个刮刀组成,本发明一种增硬剂与粉末涂料混合搅拌加工装置,定量进料装置可以定量加入物料,两个刮刀有效的对进料斗内粘附的物料进行刮取,挡板对进料斗进行防尘防湿保护,两个搅拌装置的安装,使得机体内的物料搅拌充分均匀,限位板、密封圈等安装提高机体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搅拌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增硬剂与粉末涂料混合搅拌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粉末涂料是以固体树脂和颜料、填料及助剂等组成的固体粉末状合成树脂涂料,和普通溶剂型涂料及水性涂料不同,它的分散介质不是溶剂和水,而是空气,它具有无溶剂污染,100%成膜,能耗低的特点,粉末涂料有热塑性和热固性两大类,热塑性粉末涂料的涂膜外观较差,与金属之间的附着力也差,所以在汽车涂装领域中应用极少, 汽车涂装一般采用热固性粉末涂料,热固性粉末涂料是以热固性合成树脂为成膜物质。
传统的粉末涂料抗刮伤性能低和形成的涂膜不够坚硬,所以大多数生产商在粉末涂料中加入增硬剂,增硬剂和粉末涂料的搅拌不均会导致局部过硬或局部过软,生产出的粉末涂料合格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硬剂与粉末涂料混合搅拌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传统的粉末涂料抗刮伤性能低和形成的涂膜不够坚硬,所以大多数生产商在粉末涂料中加入增硬剂,增硬剂和粉末涂料的搅拌不均会导致局部过硬或局部过软,生产出的粉末涂料合格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硬剂与粉末涂料混合搅拌加工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顶部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定量进料装置,所述机体内壁一侧的顶部和内壁一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机体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阀门,所述定量进料装置由两个进料斗、拉杆、把手和两个刮刀组成,两个所述进料斗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拉杆,两个所述进料斗内壁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刮刀,所述拉杆底部的两端穿过进料斗与刮刀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机体另一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搅拌装置均由工作台、电机、螺纹柱、搅拌棒、若干个第一搅拌叶片、若干个第二搅拌叶片和若干个第三搅拌叶片组成,所述工作台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螺纹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柱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的外侧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三搅拌叶片、若干个第二搅拌叶片和若干个第一搅拌叶片,若干个所述第三搅拌叶片的叶径、若干个第二搅拌叶片的叶径和若干个第一搅拌叶片的叶径依次减小,两个所述电机均通过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进料斗正面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刻度线,两个所述进料斗顶部的一端与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刮刀均由第一刀片、若干个螺钉和第二刀片组成,所述第一刀片一侧的中部通过螺钉与第二刀片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刀片和两个第二刀片均设置为镰刀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搅拌棒与两个螺纹柱的连接处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两个所述螺纹柱内壁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拧紧块,两个所述刮刀与两个进料斗的连接处均铺设有密封垫,所述把手的两侧套设有摩擦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圈,所述加热圈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电阻丝,若干所述电阻丝均通过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新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新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05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