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网格化的云资源分发调度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89566.5 | 申请日: | 2020-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0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 发明(设计)人: | 郑杰;许佶鹏;高岭;李妍;朱海蓉;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G06F9/48;G06F16/951;G06F16/9536;G06F16/9538 |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刘华 |
| 地址: | 710069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格 资源 分发 调度 方法 | ||
一种基于网格化的云资源分发调度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资源访问历史、用户所在区域、同区域用户资源偏好;在用户搜索资源前对用户可能搜索的资源进行预测,对用户输入的资源搜索信息进行文本预处理;提取输入文本中的关键词,划分为粗略搜索和精确搜索;结合用户历史访问行为和实时资源访问热度将用户搜索资源列表展示给用户;用户点击获取资源后服务器首先查看是否拥有用户需求的资源;根据该服务器是否能够满足需求分为直接提供和服务器代理用户搜索。本发明结合网格化资源分发的观点,对资源存储和分发策略进行调优,同时引入博弈论中对于全局最优的观点,考虑资源放置的动态优化策略,进而形成一个层次化、区域化,时延能效敏感的资源分发机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网格化的云资源分发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近年来,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数字资源库群和以国家公共文化云为代表的技术支撑服务平台,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数字化、网络化奠定了基础。然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还存在不少瓶颈问题,诸如:资源采集交换缺少统一的标准规范,数字资源“孤岛化”现象普遍存在,社会主体参与资源建设单一,缺少个性化服务等,项目致力于从技术层面对上述问题予以研究突破。本发明即基于网格化的兼顾效率和公平性的公共资源的预先调度与智能分发,围绕公共数字文化惠民服务中智能化对提升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在梳理分析国内外相关机构和技术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拟解决处于云端的公共文化资源在调度和分发时没有考虑到整体效率和公平性有关的问题,为实现我国公共文化资源智能共建共享与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与传统资源的调度分发不同,互联网的发展使更多的资源都存储在云端,处于云端的资源更需要合理的分配使用,如若使用的算法只是单方面考虑某几类用户是最优,所产生的调度结果对整个系统来说很可能不会是最优的。因此,需要从全局最优的和整体公平性来考量,根据用户的实时需求和系统整体概况考虑调度分发的适时决策。而且,在现有的大多与资源调度分发技术中,很少考虑到公平性问题,在建立层次化、区域化,时延能效敏感的资源分发机制的同时将公平性纳入考量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在系统执行分发调度的过程中,静态的资源分配和调度往往会造成资源的不足或浪费的情况,而人工的动态资源调整又有着明显的滞后性,因此还需要实时地监控任务的执行状态,通过资源消耗类型智能地判断下一步决策如何进行,如果资源的分配长时间处于效率低下的水平,且没有受到优化,会严重导致之后决策的正确性,因此必须则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对系统进行动态的重新调度以实现负载均衡,同时避免只顾某一类用户最优而丧失全局公平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网格化的云资源分发调度方法,为了建立层次化、区域化,时延能效敏感的资源分发机制,同时解决传统资源分发调度时对全局性忽略导致在系统决策时存在层次混乱、整体效率低下、达不到全局最优等问题。本发明充分基于网格化带来的层次化分发调度决策,清晰体现出各层具有的功能,并考虑系统全局的效率问题,尽可能实时捕捉系统状态且向全局最优调整,同时结合有关博弈论观点,解决系统中用户在全局最优情况的问题,从而达到具有动态优化性质的的云资源分发调度决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网格化的云资源分发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云资源调度分发系统划分为国家公共文化云端、省域级资源服务器、区域级资源服务器和用户四个级别;
步骤2、用户发起请求时上传该用户数据以便对用户行为进行预测进而实现资源的预调度;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95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