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精度弯曲测线叠前时间域成像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9523.7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9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狮虎;岳玉波;孙鹏远;王增波;寇芹;霍秋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单晓双;董骁毅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弯曲 测线叠前 时间 成像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弯曲测线叠前时间域成像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弯曲测线地震数据;根据预设炮检距参数组将炮检距分为n组,其中,所述炮检距参数包括:最小炮检距、最大炮检距和炮检距增量;根据所述最小CMP号和所述最大CMP号计算CMP总数;根据炮检距分组个数n以及所述CMP总数建立三维数组;根据所述弯曲测线地震数据中每一个地震道的地震数据生成每一个地震道各自对应的三维数组;根据每一个地震道各自对应的三维数组计算每一个地震道各自对应的旅行时,并根据所述旅行时进行弯曲测线叠前时间偏移。本发明实现了针对弯曲测线高精度的叠前时间域成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射波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叠前时间成像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精度弯曲测线叠前时间域成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采集方式通常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二维工区,地震观测是沿着地面上一条直线进行的,所有激发点和接收点全部被布设在该直线上,炮点激发的地震波向下传播,经地下岩性界面反射后传回地面被检波点接收;另一类是三维工区,地震观测是在地面上一个区域内进行的,所有激发点和接收点等间距地被布设在该区域内,炮点激发的地震波向下传播,经地下岩性界面反射后传回地面被三维平面内所有检波器接收。和二维观测相比,三维勘探能够对侧面波正确成像、能够观测地震属性随方位角变化的规律,所以目前地震勘探大部分工区都是采用三维观测。但是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地震勘探都能按照二维或者三位方式完成。比如在复杂山地区,受到地表高程剧烈变化的影响,地震勘探只能在山间洼地开展,地震测线随着地形走向而弯曲;再比如在海面上进行二维观测时,受到洋流的影响,拖缆会沿着洋流方向有一定横向漂移。以上两种观测方式既不是二维也不是三维,本行业把它们归类为弯曲测线地震勘探。
针对于标准的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地震数据处理分别发展了各自完整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时间域成像方法。但是对弯曲地震勘探来说,以前还没有人针对于该类数据专门进行时间域成像方法研究,只是把这类数据近似成二维数据处理,当测线弯曲程度较小时,这样的近似可以被生产上接受,但是测线弯曲程度较大时,还没有正确的成像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弯曲测线叠前时间域成像方法及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精度弯曲测线叠前时间域成像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弯曲测线地震数据,所述弯曲测线地震数据按照共中心点道集顺序存放,所述弯曲测线地震数据的卷头中包含:最小CMP号以及最大CMP号,所述弯曲测线地震数据中每一个地震道的道头字包含:炮点X坐标、炮点Y坐标、检波点X坐标、检波点Y坐标、中心点X坐标、中心点Y坐标以及CMP号;
根据预设炮检距参数组将炮检距分为n组,其中,所述炮检距参数包括:最小炮检距、最大炮检距和炮检距增量;
根据所述最小CMP号和所述最大CMP号计算CMP总数;
根据炮检距分组个数n以及所述CMP总数建立三维数组,其中:所述三维数组的维度一的长度等于所述炮检距分组个数n,用于存放炮检距分组信息;所述三维数组的维度二的长度等于6,用于存放CMP号、地震道中点X坐标、地震道中点Y坐标、中心点X坐标、中心点Y坐标以及地震道数;所述三维数组的维度三的长度等于所述CMP总数,用于存放CMP点信息;
根据所述弯曲测线地震数据中每一个地震道的地震数据生成每一个地震道各自对应的三维数组;
根据每一个地震道各自对应的三维数组计算每一个地震道各自对应的旅行时,并根据所述旅行时进行弯曲测线叠前时间偏移。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弯曲测线地震数据中每一个地震道的地震数据生成每一个地震道各自对应的三维数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95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吊顶板材薄膜去除装置
- 下一篇:H型钢梁螺栓节点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