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作业配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9066.1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6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朋;詹涛宁;刘兴杰;张豪;余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B1/26 | 分类号: | H02B1/26;H02B1/20;H02G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李梦蝶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作业 配电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作业配电装置,其包括外壳,外壳内一侧设置有操作装置和动力装置,外壳上布设有若干监测装置;所述操作装置包括与电缆连接的活动夹,活动夹通过电动推杆与固定座连接,活动夹上侧与盖板连接,外壳上与活动夹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电缆配合的电源接口;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活动夹所在侧面的若干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分别与设置于外壳内的水下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均布于外壳上的压力传感器和设置于外壳内的控制器和电源模块。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海底作业需要能量补充、效率较低的问题,效率高、安全性好、稳定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底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底作业配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应用当中,海底作业方式大多是通过潜水作业的方式,他们普遍是通过石油来进行驱动。根据大陆海洋的特点,水越深作业地点离大陆越远,相对离后勤补给基地越远,因此深水作业如果频繁地补给将带来极大的成本,由于成本的加大,往往深水作业能够持续的时间都比较短,同时浪费在往返补给过程中的时间长,作业的效率很低。
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值导致深水作业时无法长时间进行,因此需要对深水工作设备进行能源补给,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返回岸边进行能量补充,然而深水作业所在地距离补给基地的距离过远,这就大大减少了作业时间,增加了人力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海底作业需要能量补充、效率较低的问题的海底作业配电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海底作业配电装置,其包括外壳,外壳内一侧设置有操作装置和动力装置,外壳上布设有若干监测装置;
所述操作装置包括与电缆连接的活动夹,活动夹通过电动推杆与固定座连接,活动夹上侧与盖板连接,外壳上与活动夹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电缆配合的电源接口;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活动夹所在侧面的若干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分别与设置于外壳内的水下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均布于外壳上的压力传感器和设置于外壳内的控制器和电源模块,所述压力传感器、水下电机、电动推杆分别与控制器和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电源接口电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海底作业配电装置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使用有线的电缆的形式对海底的作业设备进行连续性供电,解决了传统深水作业无法长时间进行、成本过高的问题。
同时,加入了动力装置和活动夹,维持电缆的受力,保障电缆不会在海水流动情况下由于对于电缆的拉扯作用而损坏电缆从而导致的供电危险。
通过水下电缆为装置提供能量,从而使得深水装置能长时间工作,并且除去能量需在一定时间内多次补充的问题,大大缩减了人力成本。在缩减了成本的同时,也使得深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其中这种新型海底作业配电装置解决了电力运输难,成本高的问题,为整个海底作业效率的提高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图1为海底作业配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操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操作装置,11、外壳,12、活动夹,13、电动推杆,14、固定座,15、盖板,16、电源接口,17、机械手,2、动力装置,21、水下电机,22、螺旋桨,3、监测装置,31、压力传感器,32、控制器,33、电子水平仪,34、无线通讯模块,35、电源模块,4、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海底作业配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90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质瓷砖复合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寒防水材料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