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空坠楼紧急保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坠楼紧急保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9002.1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7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宇赫;朱昌平;赵欣;石恒鹏;赵明月;赵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皖江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空 坠楼 紧急 保护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保护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机械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空坠楼紧急保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坠楼紧急保护系统。本高空坠楼紧急保护装置包括:主控制模块;检测模块,与主控制模块相连,适于检测下落体;接护机构,与主控制模块相连,用于接护下落体;弹出机构,与主控制模块相连,用于弹出接护机构;呼救模块,与主控制模块相连,适于发出呼救信号;当检测模块到检测下落体时,所述主控制模块控制弹出机构将接护机构弹出墙体,以接护下落体,同时控制呼救模块发出呼救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空坠楼紧急保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坠楼紧急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窗户本身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而大部分家居系统往往忽视了对人身安全的保护,尤其是缺乏针对儿童的人身安全设计的家居设置,如当儿童进入潜在危险的区域,例如阳台、窗户、楼梯、厨房等,没有警报和防护装置,儿童坠楼等意外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空坠楼紧急保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坠楼紧急保护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空坠楼紧急保护装置,包括:主控制模块;检测模块,与主控制模块相连,适于检测下落体;接护机构,与主控制模块相连,用于接护下落体;弹出机构,与主控制模块相连,用于弹出接护机构;呼救模块,与主控制模块相连,适于发出呼救信号;当检测模块到检测下落体时,所述主控制模块控制弹出机构将接护机构弹出墙体,以接护下落体,同时控制呼救模块发出呼救信号。
进一步,所述弹出机构包括:安装于墙体外侧的安装架、位于安装架上的至少一组安装臂、位于各安装臂内的电动伸缩杆;所述接护机构安装在两个电动伸缩杆之间;所述主控制模块适于控制电动伸缩杆伸出安装臂,以使接护机构弹出墙体。
进一步,所述电动伸缩杆包括:内管、外管、套设在外管上的圆柱螺旋弹簧、固定在外管上的磁性卡片、位于安装架上的电吸磁铁;所述主控制模块适于关闭电吸磁铁,电吸磁铁与磁性卡片之间的磁吸力消失,磁性卡片在圆柱螺旋弹簧的压缩弹力下弹出,以带动外管沿安装臂伸出。
进一步,所述高空坠楼紧急保护装置还包括:位于安装架与墙体之间的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于安装架上的上盖板、固定于墙体外侧的下盖板,位于上、下盖板之间的腰鼓型弹簧;当接护机构接护下落体时,上盖板下压腰鼓型弹簧,以通过腰鼓型弹簧的压缩弹力起到缓冲作用。
进一步,所述接护机构包括:充气泵、安装在两电动伸缩杆上的弹性纤维布、位于弹性纤维布内部的充气垫;当接护机构接护下落体时,所述充气泵对充气垫进行充气,以缓冲下落体。
进一步,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位于接护机构上方的光电门模块和\或压力传感模块;所述光电门模块、压力传感模块均与接护机构保留一定高度,以预留接护机构弹出墙体的时间;当光电门模块和\或压力传感模块检测到下落体时,所述主控制模块控制弹出机构将接护机构弹出墙体,以接护下落体;所述高空坠楼紧急保护装置还包括自动复位机构;所述自动复位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复位电机;所述复位电机通过复位绳索分别与两个磁性卡片相连;当光电门模块、压力传感模块检测到下落体不存在时,所述主控制模块控制复位电机拉动磁性卡片复位,同时开启电吸磁铁,吸附磁性卡片。
进一步,所述呼救模块包括:扬声器;当接护机构接护下落体时,所述主控制模块控制扬声器进行语音报警,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报警信息发送至使用终端。
进一步,所述高空坠楼紧急保护装置还包括偏转机构;所述偏转机构包括:固定于墙体上的至少两个高扭矩电机;所述高扭矩电机适于通过偏转绳索与安装架相连;所述安装架通过鱼眼轴承安装在墙体外侧;当接护机构接护下落体后,所述高扭矩电机拉动安装架向上偏转,以使接护机构的外侧向上倾斜。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空坠楼紧急保护装置的工作方法,当检测模块到检测下落体时,所述高空坠楼紧急保护装置的主控制模块控制弹出机构将接护机构弹出墙体,以接护下落体,同时控制呼救模块发出呼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皖江工学院,未经皖江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9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