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共事件追踪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8368.7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8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蔡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51 | 分类号: | G06F16/951;G06F16/9535;G06F40/30;G06K9/6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武志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5033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共 事件 追踪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可读 介质 | ||
本申请属于数据展示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公共事件追踪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通过获取用户输入的事件关键词,根据所述事件关键词,经预设主题识别分类器采集所述事件关键词所对应的事件数据,根据预设核心要素标签,从所述事件数据中抽取所述事件数据所对应的预设核心要素数据,按照所述预设核心要素数据所对应的预设逻辑关系,构建所述预设核心要素数据所对应的事件目标数据,并将所述事件目标数据输出至所述用户,能够实现通过关键词追踪大事件,提高事件追踪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对事件的追踪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展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共事件追踪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热点事件永远是最有话题性的内容,也同时是与保险互动最为紧密的内容。不同事件带来的风险都是开启保险话题,传递保险观点的最有说服力的举证,只有观念深入人心,保险销售转化才顺理成章。
传统的人工追踪事件需要花大量的检索时间,进行优质内容挑选,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先做事件前因后果的脉络理解,才能输出事件关联知识和认知事件,再转化为客户可理解的文本或话术。需要非常大的成本。尽管如此,如果不进行长期的事件追踪,事件的动态变化还无法及时获取,因此,存在对热点事件获取效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公共事件追踪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解决传统技术中对公共事件获取效率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公共事件追踪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输入的事件关键词;根据所述事件关键词,经预设主题识别分类器采集所述事件关键词所对应的事件数据;根据预设核心要素标签,从所述事件数据中抽取所述预设核心要素标签所对应的预设核心要素数据;按照所述预设核心要素数据所对应的预设逻辑关系,构建所述预设核心要素数据所对应的事件目标数据,并将所述事件目标数据输出至所述用户。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公共事件追踪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事件关键词;采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事件关键词,经预设主题识别分类器采集所述事件关键词所对应的事件数据;抽取单元,用于根据预设核心要素标签,从所述事件数据中抽取所述预设核心要素标签所对应的预设核心要素数据;构建单元,用于按照所述预设核心要素数据所对应的预设逻辑关系,构建所述预设核心要素数据所对应的事件目标数据,并将所述事件目标数据输出至所述用户。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公共事件追踪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公共事件追踪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公共事件追踪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通过获取用户输入的事件关键词,根据所述事件关键词,经预设主题识别分类器采集所述事件关键词所对应的事件数据,根据预设核心要素标签,从所述事件数据中抽取所述事件数据所对应的预设核心要素数据,按照所述预设核心要素数据所对应的预设逻辑关系,构建所述预设核心要素数据所对应的事件目标数据,并将所述事件目标数据输出至所述用户,能够实现通过关键词追踪大事件,尤其能够实现追踪重大公共事件,可以实现追踪和报道事件数据、事件资讯动态、事件关联知识,全流程智能完成并提供开放式服务,如应用于疫情等重大公共事件追踪报道,若应用于保险领域的保险代理人或者保险客服机器人,能够实现智能化事件播报,提高事件追踪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对事件的追踪成本,为保险代理人提供事件知识,为保险代理人提供与客户进行日常互动的更高效、客观、优质的事件谈资内容,在关注事件的同时,提升保险意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83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