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铸造模具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88177.0 | 申请日: | 2020-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7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宋成亮;阳松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德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李小林 |
| 地址: | 511462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造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铸造模具,包括模具体,所述第一端面包括型腔面,所述型腔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和/或凹陷;所述冷却孔组包括第一冷却孔和第二冷却孔,所述第一冷却孔、所述第二冷却孔均沿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冷却孔的孔底到所述型腔面的距离、所述第二冷却孔的孔底到所述型腔面的距离均设置在预设范围内。通过将第一冷却孔的孔底到型腔面的距离、第二冷却孔的孔底到所述型腔面的距离均设置在预设范围内,即第一冷却孔的孔底到型腔面的距离、第二冷却孔的孔底到所述型腔面的距离相近,使得模具体的型腔面等到均匀的冷却,提高金属铸造时型腔面的温度平衡性,提高铸造质量,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铸造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金属铸造模具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压铸模具包括模具体1、模具固定板101、模具活动板102,模具体1的型腔一般都是采用普通的冷却系统,模具冷却孔104的加工一般都是采用线性孔,直径在10至15毫米之间,而压铸产品的形状结构复杂,模具体1的型腔高低级比较大,模具冷却孔104不能到模具体1的型腔的高的位置,或离模具体1的型腔的高的位置有较大的距离,在压铸生产时不能很好的冷却模具体1的型腔,导致模具体1的型腔局部温度过高,产品产生严重的拉伤和沙孔情况,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现有的模具体1的型腔采用普通的模具冷却孔104,在压铸生产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控制模具的温度场,只能在模具体1的型腔的面上通过喷雾头103长时间大量喷涂离型脱模剂来降低模具温度,导致喷涂时间较长,生产周期长,从而影响整个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铸造模具,以提高金属铸造时模具的温度平衡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铸造模具,包括模具体,所述模具体具有相背离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包括型腔面,所述型腔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和/或凹陷;所述第二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冷却孔组,所述冷却孔组包括第一冷却孔和第二冷却孔,所述第一冷却孔、所述第二冷却孔均沿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冷却孔的孔底到所述型腔面的距离、所述第二冷却孔的孔底到所述型腔面的距离均设置在预设范围内。
作为优选,所述预设范围设置为18至28毫米。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孔组还包括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孔、所述第二冷却孔连通,所述第二孔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孔、所述第二冷却孔连通,所述第一孔道的孔口和所述第二孔道的孔口均设置在所述模具体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孔道、所述第二孔道沿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依次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冷却孔、所述第二冷却孔内分别设有第一分流体、第二分流体,所述第一分流体、所述第二分流体均沿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分流体的外侧面、所述第二分流体的外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孔的孔壁面、所述第二冷却孔的孔壁面抵接;所述第一分流体的侧壁上、第二分流体的侧壁上均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设有分别用于输入冷却液和输出冷却液的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槽设有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一槽口端和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槽口端;所述第一分流体、所述第二分流体上均设有用于传输冷却液的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设有第一孔口端和第二孔口端,所述第一孔口端与所述第一槽口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德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德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81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影视摄影照明灯具光路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丸子状食品加工制作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