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型热泵烘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8000.0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7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勇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6B21/08;F26B21/10;F24H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杨鹏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烘干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型热泵烘干系统,涉及热泵烘干领域。复合型热泵烘干系统具有五种工况中的一种,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压缩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气体从第二换热器流到第一换热器;第一阀门设置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第二阀门连接,第二端口分别与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的端口连接;第二阀门设置于第一阀门与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之间;第三阀门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第四阀门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适应不同烘干物要求、不同烘干工艺要求,从而达到灵活、快速调节烘干房所需温度的目的,使得整个过程更加节能、调节时间更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烘干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型热泵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的热泵烘干一般采用闭式热泵烘干、开式热泵烘干,闭式热泵烘干通过对空气除湿后再加热的方式处理烘房的空气。但是,对于不同的工艺过程或者不同的被烘干物,有时需要改变烘房的温度,现有技术中,有些是通过电加热补充热能或者通过强排风、停机等手段释放热能。这些方式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整个烘干过程能耗水平高,或者导致被烘干物受外界的影响,或者加工时间加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热泵烘干系统,其能够在实现常规的闭式烘干功能的前提下,对不同的烘干物或烘干工艺,进一步实现在大量除湿烘干的情况下,向烘干房稳定补充热能或者释放热能,或者,向烘干房大量补充补充热能或者释放热能;从而达到灵活、快速调节烘干房所需温度的目的,使得整个过程更加节能、调节时间更短。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型热泵烘干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压缩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位于同一风道内,且气体依次沿第二换热器流和第一换热器流动;压缩机的排气口与第一换热器的进口连接,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第二换热器的进口连接,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且第一阀门设置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第二阀门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口与第一阀门与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管路连接,或者,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口与第一阀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连接;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分别与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的端口连接,第三阀门的另一端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第四阀门的另一端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复合型热泵烘干系统的工况包括第一工况、第二工况、第三工况、第四工况和第五工况中的至少一者;第一工况包括:第一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至少一者处于关闭状态;或者,第一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四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工况包括:若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口与第一阀门与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管路连接,则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四阀门处于打开状态;若第二阀门与第一阀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连接,则第一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二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四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三工况包括:若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口与第一阀门与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管路连接,则第一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二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三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四阀门处于关闭状态;若第二阀门与第一阀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连接,则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三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四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四工况包括:第一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二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四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五工况包括:第一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二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三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四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勇,未经张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80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