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岩心样品线切割制备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6423.9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1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郭鹏超;王宝林;崔向东;蓝阔;郭军;董晓东;王振伟;莫生;王杨;赵永新;韩洪斗;许东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窦雪龙;韩嫚嫚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心 样品 切割 制备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心样品线切割制备装置,包括扶正夹持器,扶正夹持器包括:导轨样品台,设置有样品池、第一燕尾槽、第二燕尾槽和切割缝,样品池贯穿设置在导轨样品台的中部,切割缝的两端分别连接样品池和导轨样品台的外侧,第一燕尾槽设置在导轨样品台的上端面,第二燕尾槽设置在导轨样品台的下端面;滑块样品夹,能滑动地设置在第一燕尾槽内,且滑块样品夹能够与样品池内的样品侧壁抵接;滑动样品托,能滑动地设置在第二燕尾槽内,且滑动样品托能够伸出至样品池中部并与样品的底部抵接;切割线,能够由切割缝进入到样品池中并切割样品。本发明能够不需要较大的压力和扭力情况下即可获得所需岩心样品,实现便于获取岩心样品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地质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心样品线切割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岩心等是石油地质研究是主要目标,针对岩心开展系列的实验分析,获得直接的实验参数,用于储量计算、勘探目标优选、开发方案编制。通常采用岩心钻取方法,制备实验用样品,用钻床和空心钻头在岩心上钻取样品,对成岩好的固结岩心,钻取样品是最好的办法,可获得直径2.54或3.8cm的柱状样品,再两端切割,获得规则和要求长度的样品,为实验做好准备。但实际工作中,成岩作用弱的疏松、松散岩心,裂缝发育岩心,易碎岩心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前人通过冷冻钻取的办法解决部分问题,主要针对的是新钻取岩心。而上述类型的老岩心,冷冻钻取无法获取样品,或钻取成功率很低,这些问题一直困扰实验技术人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心样品线切割制备装置,以达到便于获取岩心样品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岩心样品线切割制备装置,包括扶正夹持器,扶正夹持器包括:导轨样品台,设置有样品池、第一燕尾槽、第二燕尾槽和切割缝,样品池贯穿设置在导轨样品台的中部,切割缝的两端分别连接样品池和导轨样品台的外侧,第一燕尾槽设置在导轨样品台的上端面,第二燕尾槽设置在导轨样品台的下端面;滑块样品夹,能滑动地设置在第一燕尾槽内,且滑块样品夹能够与样品池内的样品侧壁抵接;滑动样品托,能滑动地设置在第二燕尾槽内,且滑动样品托能够伸出至样品池中部并与样品的底部抵接;切割线,能够由切割缝进入到样品池中并切割样品。
进一步地,导轨样品台和样品池均为矩形结构,且样品池的四边分别与导轨样品台的两条对角线平行。
进一步地,样品池的每条边中点与距离最近的导轨样品台的角点连线上均设置有第一燕尾槽,每个第一燕尾槽内均设置有一个滑块样品夹。
进一步地,第二燕尾槽沿样品池的其中一个角点与距离最近的导轨样品台的一边中点连线方向设置,切割缝和第二燕尾槽对称设置在样品池的两侧。
进一步地,滑块样品夹包括:底座,底部设置有与第一燕尾槽配合滑动的燕尾状突起;转动固定夹头,设置在底座靠近样品池的一侧,转动固定夹头能够相对于底座转动;调节夹头角度螺丝和夹头齿轮,夹头齿轮能转动地设置在底座内,转动固定夹头的一端固定于夹头齿轮上,调节夹头角度螺丝与夹头齿轮驱动连接;固定螺丝,贯穿底座并能够与第一燕尾槽的槽底配合卡接。
进一步地,岩心样品线切割制备装置还包括岩心冷却套,套设在样品外周,岩心冷却套的周向设置有用于滑块样品夹穿过的穿缝。
进一步地,岩心冷却套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岩心冷却套单元,多个岩心冷却套单元首尾相连并形成环状的岩心冷却套,每个岩心冷却套单元均包括圆弧形挡板和至少两条帆布块组,圆弧形挡板的两平行边均设置有帆布块组,且相邻两个岩心冷却套单元的帆布块组对应搭接配合以形成穿缝。
进一步地,岩心样品线切割制备装置还包括旋转向心端面切割器,设置在扶正夹持器的下游位置并用于切割由扶正夹持器处理后的样品。
进一步地,旋转向心端面切割器包括:管状体,呈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状结构,管状体的封闭端与电机的芯轴固定连接;固定组件,设置在管状体的开口端内表面,固定组件能够固定管状体内穿设的处理后的样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64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