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昆虫病原线虫募集能力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6234.1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3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武海斌;武海波;刁立功;李美荣;姜莉莉;宫庆涛;王中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张宏松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昆虫 病原 线虫 募集 能力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昆虫病原线虫募集能力的装置,包括圆形透明的载玻板,载玻板中心上方一体连接有圆柱形的寄主固定瓶,寄主固定瓶底部的载玻板上标出有圆形的线虫检测区,载玻板边缘向上延伸有围坝,围坝的高度大于寄主固定瓶的高度,寄主固定瓶顶部的瓶口处设置有瓶盖,瓶盖和寄主固定瓶的侧壁上均开有筛网状小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装置和方法解决了当前昆虫病原线虫募集能力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技术缺乏的问题,具有试验时间短、试验误差低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昆虫病原线虫募集能力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EPNs)是一类专门寄生昆虫的线虫,通过3龄感染期幼虫对害虫身体的自然开口或节间膜侵入的方式进入寄主体内,并释放携带的共生细菌,使其在害虫体内繁殖,产生毒素,最终导致害虫死亡。因EPNs具有寄主范围广泛,主动寻找寄主,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对环境无副作用,能与许多农药、肥料混用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防治蛴螬、地老虎、桃小食心虫、天牛等多种农林地下害虫。
然而,与化学杀虫剂相比,昆虫病原线虫杀虫效果缓慢且不稳定。研究表明,其杀虫效果受到生物因素(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和剂量、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混合、寄主虫态及龄期等)、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杀虫剂等)以及施用方法(喷施、大水漫灌等)等因素的影响。而线虫品系自身对寄主觅食能力的差异将直接决定其杀虫效果。昆虫病原线虫觅食行为过程可分为远距离的扩散、近距离的定向和最终的募集三个主要阶段,而昆虫病原线虫觅食寄主的过程主要靠来自寄主本身或其它物质的化学刺激。而募集是指线虫在侵入寄主之前,在寄主周围1~2mm范围内的募集数量,募集数量越高则表明募集能力越强,而募集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线虫是否可以直接侵入寄主的关键。
当前研究线虫的募集能力还没有相关的装置及技术。为了更加有效地对线虫募集能力进行有效检测,从而确定线虫的募集能力。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型的装置,并确定该装置检测线虫募集能力的方法,为线虫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昆虫病原线虫募集能力的装置及使用方法,结构简单,试验时间短,试验误差低。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检测昆虫病原线虫募集能力的装置,包括圆形透明的载玻板,所述载玻板中心上方一体连接有圆柱形的寄主固定瓶,所述寄主固定瓶底部的载玻板上标出有圆形的线虫检测区,所述载玻板边缘向上延伸有围坝,所述围坝的高度大于寄主固定瓶的高度,所述寄主固定瓶顶部的瓶口处设置有瓶盖,所述瓶盖和寄主固定瓶的侧壁上均开有筛网状小孔。
上述载波板采用圆形的透明塑料板,直径为3~12cm,厚度为1-2mm,围坝高度为1~3cm,围坝厚度与载玻板的厚度一致;寄主固定瓶底部直径小于线虫检测区的直径且为1~5cm,厚度为0.5mm,高度为0.5~2.5cm。
上述线虫检测区为圆形且位于载波板的中心,直径为2~6cm,线虫检测区设置有黑色的底层,底层上画有网格线,网格线交叉形成的正方形,其边长为1mm~2mm,网格线颜色可为红色、绿色或蓝色。
一种检测昆虫病原线虫募集能力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寄主固定瓶内放入寄主昆虫,并盖住寄主固定瓶的瓶盖;
步骤2,在烧杯内将100μL的线虫悬浮液与一定量的普朗尼克凝胶轻微搅拌,直至混合均匀;
步骤3,将配好的普朗尼克凝胶和线虫混合液加入圆形载波板内,其厚度以超过寄主固定瓶的高度而不溢出围坝为止;
步骤4,然后将装置置于温度22±1℃、相对湿度60%±10%的培养箱内,光周期为24h全暗,处理不同时间后,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线虫检测区内寄主昆虫周边方格内的线虫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未经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62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