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低污泥排放的污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6019.1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9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孙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公诚节能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1/121;C02F11/13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付钦伟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污泥 排放 污水处理 装置 | ||
1.一种可降低污泥排放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1)的内腔一侧固定安装滤网隔板(3),所述滤网隔板(3)两侧形成沉降腔(4)和出水腔(5),所述沉降腔(4)一侧的处理箱(1)上固定套接污水管(2),所述沉降腔(4)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排污机构(6),所述处理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固定箱(7),所述固定箱(7)的一端固定连接排污机构(6),所述固定箱(7)的另一端开有出口(12),所述固定箱(7)的内腔底部安装输送带(10),所述输送带(10)内腔处的固定箱(7)内壁固定安装加热板(11),所述加热板(11)贴合输送带(10)的上行带,所述固定箱(7)顶板靠近排污机构(6)的一端安装切碎机构(8),所述固定箱(7)顶板另一端安装耙杆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低污泥排放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腔(4)的内腔底部为倾斜结构,且排污机构(6)位于倾斜结构最低端,所述出水腔(5)处的处理箱(1)外壁固定套接出水管,所述处理箱(1)的侧壁固定连接加强筋(13)的一端,所述加强筋(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箱(7)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低污泥排放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机构(6)包括固定筒(61),所述固定筒(61)固定套接在沉降腔(4)远离污水管(2)的一端内壁,所述固定筒(61)内转动套接立轴(63),所述固定筒(61)的顶端固定安装输送电机(62),所述输送电机(6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立轴(63),所述立轴(63)上固定套接螺旋叶片(64),所述固定筒(61)的下部外壁开有多个滤水孔(65),所述固定筒(61)靠近污水管(2)的一侧底部开有进污口(66),所述固定筒(61)的外壁顶部开有连通固定箱(7)的挤出孔(6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降低污泥排放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64)为网状结构,且螺旋叶片(64)的顶部表面和固定筒(61)的内壁均固定贴附有滤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低污泥排放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碎机构(8)包括压杆(83),所述固定箱(7)靠近排污机构(6)的一端顶板滑动套接压杆(83),所述压杆(83)的底部伸入固定箱(7)内并固定连接压板(81),所述压板(81)的底部固定安装多排切刀(82),所述压板(81)的顶部两端均固定安装导向杆(89),所述导向杆(89)均滑动贯穿固定箱(7)的顶板,所述压杆(83)的顶部固定安装贴合板(86),所述贴合板(86)和固定箱(7)间的压杆(83)上套接弹簧(88),所述固定箱(7)的顶部固定安装电机座(84),所述电机座(84)上固定安装切断电机(85),所述切断电机(85)的输出轴固定套接凸轮(87),所述凸轮(87)紧密压在贴合板(86)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降低污泥排放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82)均沿固定箱(7)宽度方向倾斜安装,且压板(81)两侧的切刀(82)倾斜方向相反,所述弹簧(88)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低污泥排放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杆机构(9)包括导轨(91),所述固定箱(7)内腔顶部靠近出口(12)的一端固定安装导轨(91),所述导轨(91)内均滑动卡接滑块(92),所述滑块(92)的底部间固定安装滑板(93),所述滑板(93)的底部固定安装多排耙杆(94),所述耙杆(94)的底部紧密贴合输送带(10),所述滑板(93)的顶部开有腰型槽(95),所述固定箱(7)的顶部固定安装马达(96),所述马达(96)的输出轴贯穿固定箱(7)的顶板并固定连接曲柄(97)的一端,所述曲柄(97)的另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滑杆(98),所述滑杆(98)滑动卡接腰型槽(9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降低污泥排放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91)内腔和滑块(92)为相配合的T型结构,所述腰型槽(95)的宽度等于滑杆(98)的直径,所述腰型槽(95)的长度大于曲柄(97)长度的两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公诚节能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公诚节能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60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