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价油水耦合介质中石油管材耐蚀性能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4904.6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2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朱丽娟;冯春;刘永钢;韩礼红;葛红江;宋雅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价 油水 耦合 介质 石油 管材 性能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油水耦合介质中石油管材耐蚀性能的装置。包括高温高压釜、旋转筒、导油漏斗、连接杆、电机、储油槽和油槽底座;油槽底座安装在高温高压釜内底部,储油槽底部安装在油槽底座上,油槽底座内部为中空结构,储油槽底部和顶部均呈开口设置,储油槽底部与油槽底座内中空结构连通,油槽底座上设置有出油口;旋转筒底部和顶部均呈开口设置,且旋转筒顶部内置导油漏斗;使用时,旋转筒套装在储油槽上,旋转筒顶部通过连接杆与位于高温高压釜外的电机的输出端相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管材腐蚀评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评价油水耦合介质中石油管材耐蚀性能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气开发领域,石油管材面临气、水、油、固共存的多相耦合、高温高压高腐蚀介质的复杂工况环境。其中,因原油在石油管材表面吸附,会导致原油吸附区和非吸附区电位差,从而引起电偶腐蚀。另外石油管材涂层材料造成溶胀现象,从而降低涂层的防护性能,影响石油管材的使用寿命。为此,科研技术人员对石油管材的损伤机理、预防措施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也开发了一些评价石油管材服役性能的试验装置。
目前,能够评价内涂层服役性能的试验设备不多,主要有:(1)中国专利CN103149144A中公开了“一种油井管柱高温腐蚀冲蚀性能试验装置”,该装置设有高温高压釜、螺旋给料器、混合器、水泵、喷嘴等。能通过改变流体冲蚀速率、调节冲蚀角度等条件模拟油井管柱受到冲蚀的情况。(2)中国专利CN204116209U中公开了“一种涂层高温耐磨试验装置”,该装置能评价涂层防腐管材在高温环境中涂层耐磨性能的测试及评价问题。(3)中国专利CN104913979A公开了“一种防腐涂层耐高温高压性评价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该装置能测试涂层防腐管材高温高压环境中涂层的耐蚀性能;(4)中国专利CN104330320A公开了“一种油井管柱冲蚀高温腐蚀共同作用测量装置”,该装置设有模拟冲蚀箱、排管、模拟腐蚀箱、恒流泵、喷砂喷嘴等,能在同一套装置中得到石油管材在冲蚀腐蚀共同作用下的冲蚀量、腐蚀量及冲蚀腐蚀共同作用的增加量。
然而,以上装置均只考虑了温度、压力、氯离子、溶解氧、H2S和CO2等腐蚀介质在不同工况下对石油管材性能的影响。上述装置均无法评价油水耦合介质中石油管材和石油管材防腐涂层的耐蚀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评价油水耦合介质中石油管材耐蚀性能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评价油水耦合介质中石油管材耐蚀性能的装置,包括高温高压釜、旋转筒、导油漏斗、连接杆、电机、储油槽和油槽底座;
油槽底座安装在高温高压釜内底部,储油槽底部安装在油槽底座上,油槽底座内部为中空结构,储油槽底部和顶部均呈开口设置,储油槽底部与油槽底座内中空结构连通,油槽底座上设置有出油口;
旋转筒底部和顶部均呈开口设置,且旋转筒顶部内置导油漏斗;使用时,旋转筒套装在储油槽上,旋转筒顶部通过连接杆与位于高温高压釜外的电机的输出端相连。
优选的,高温高压釜上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阀门,高温高压釜上连接有出气管,出气管上设置有出气阀门。
优选的,高温高压釜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口。
优选的,高温高压釜顶盖上设置有溶解氧探测器、压力探测器和温度探测器。
优选的,出油口上设置有多个出油孔。
优选的,储油槽底座上设置有多个出油口。
优选的,高温高压釜内设置有样品安装装置。
优选的,设置不同内径的多种规格的储油槽。
所述的评价油水耦合介质中石油管材耐蚀性能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49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