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气体密封检测用压力可调节的辅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3527.4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6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郭飞;黄毅杰;项冲;张兆想;程甘霖;谭磊;贾晓红;王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气体 密封 检测 压力 调节 系统 | ||
1.一种高压气体密封检测用压力可调节的辅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压腔环境监控单元(9),用于构建高压氢气/氮气密封环境、以及密封件密封性能检测;
氮气管路,分为两路,一路作为氮气置换通路接高压腔环境监控单元(9),且该路设置有气控阀A(38)、减压阀A(39)和压力表A(40),另一路设置有气控阀B(36)和单向阀B(35);
氢气管路,设置有气控阀C(33)和单向阀C(32),与氮气管路的另一路接入氢气/氮气增压通路,氢气/氮气增压通路上依次设置用于对氢气/氮气增压的增压泵处理单元一(25)和增压泵处理单元二(12),并与高压腔环境监控单元(9)连接,氢气/氮气增压通路在增压泵处理单元一(25)之前和增压泵处理单元二(12)之后分别通过带有阀件的卸荷通路连接卸荷口A(18);
系统用气控模块(8),用于系统中各气控阀件的控制;
增压泵气控模块(6),接系统用气控模块(8)、增压泵处理单元一(25)、增压泵处理单元二(12),分别提供压缩空气源;
驱动空气源预处理单元(1),接增压泵气控模块(6),为其提供压缩空气供其分流使用;
其中,所述增压泵处理单元一(25)包括带有压缩空气进气口一(2502)、氢气/氮气进气口一(2509)、氢气/氮气出气口一(2504)和卸荷口B(2506)的气控增压泵一(25010),压缩空气进气口一(2502)连接压缩空气出口一(607),且压缩空气进气口一(2502)连接有气控阀D(2503)和单向阀D(2501),氢气/氮气进气口一(2509)连接有单向阀Z(2508),氢气/氮气出气口一(2504)连接有单向阀Y(2505),卸荷口B(2506)连接有单向阀X(2507),卸荷口B(2506)连接卸荷口B(18),从卸荷口B(2506)输出构成增压泵处理单元一(25)的气控增压通路,从氢气/氮气出气口一(2504)输出构成增压泵处理单元一(25)的增压通路;
所述增压泵处理单元二(12)包括带有压缩空气进气口二(1202)、氢气/氮气进气口二(1209)、氢气/氮气出气口二(1204)和卸荷口C(1206)的气控增压泵二(12010),压缩空气进气口二(1202)连接压缩空气出口二(607),且压缩空气进气口二(1202)连接有气控阀E(1203)和单向阀E(1201),氢气/氮气进气口二(1209)连接有单向阀W(1208),氢气/氮气出气口二(1204)连接有单向阀V(1205),卸荷口C(1206)连接有单向阀U(1207),卸荷口C(1206)连接卸荷口B(18),从卸荷口C(1206)输出构成增压泵处理单元二(12)的气控增压通路,从氢气/氮气出气口二(1204)输出构成增压泵处理单元二(12)的增压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压气体密封检测用压力可调节的辅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腔环境监控单元(9)、氮气管路、氢气管路、增压泵处理单元一(25)和增压泵处理单元二(12)均设置于防爆集装箱(45),所述系统用气控模块(8)、增压泵气控模块(6)和驱动空气源预处理单元(1)均设置于非防爆集装箱(46),防爆集装箱(45)和非防爆集装箱(46)间隔距离≥50m,防爆集装箱(45)中设置有氢浓度检测器(10)和火焰检测器(11),氢浓度检测器(10)用于检测防爆集装箱(45)内是否产生氢气泄漏,火焰检测器(11)用于检测防爆集装箱(45)内是否存在明火,所述氢浓度检测器(10)、火焰检测器(11)均与增压泵气控模块(6)、系统用气控模块连锁,系统运行过程中氢浓度检测器(10)、火焰检测器(11)持续工作:测试前若防爆集装箱(45)存在氢气泄漏或明火,则进行报警警示,测试系统无法启动,待情况处理使警示解除后方可开启;测试时若防爆集装箱(45)存在氢气泄漏或明火,则进行报警警示,自动切断增压泵气控模块(6)、系统用气控模块(8)的控制,使高压腔环境监控单元(9)内测试气体卸荷,氢气管路的氢气入口(34)连接氢气集装格(43),氮气管路的氮气入口(37)连接氮气集装格(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352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弧导轨
- 下一篇:一种数字化车间仿真模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