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碳酸盐矿物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3480.1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5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方礼;于天忠;户昶昊;史海涛;姚睿;海东明;林中阔;樊佐春;季静;许卉;毕君伟;张钊;崔洁;高扬;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20 | 分类号: | G01N23/20;G01N23/2206;G01N23/2251;G01N2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闫加贺;姚亮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碳酸盐 矿物 确定 油油 藏火驱 燃烧 温度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碳酸盐矿物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的方法,包括对目标研究区岩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煅烧试验,待岩心冷却后,综合应用阴极发光薄片和扫描电镜,定性分析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岩心中碳酸盐矿物的类型、赋存特征、含量及含量与温度的关系;确定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岩心中单一碳酸盐矿物含量、碳酸盐矿物总量以及其分别与温度的关系;建立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碳酸盐矿物含量与温度关系数学模型;根据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岩心中碳酸盐矿物的类型、赋存特征、含量及含量与温度的关系,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岩心中单一碳酸盐矿物含量、碳酸盐矿物总量及其分别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所述数学模型中的一种或几种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碳酸盐矿物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的方法,属于石油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火驱是一种在油层内部产生热量,使原油与注入空气或氧气发生高温氧化反应,释放大量的热和气体,将未燃烧的原油驱替至生产井采出的热力采油方法。该方法不存在沿井筒的热损失,且具有采收率高、成本低和应用范围广的优势,可作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的有效接替技术。火驱过程中,确定地下燃烧温度,有助于了解火驱燃烧状态(高温燃烧或者低温燃烧)及时进行生产调整控制,对油田火驱开发意义重大。目前常用的火驱温度监测手段是在开发井中布置热电偶,监测点火井或者采用井某一深度的温度,但是该方法成本高、监测对象单一,且无法实现对火驱各生产层段油藏温度的监测。
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利用碳酸盐矿物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的方法已经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碳酸盐矿物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的方法。本发明利用岩心资料,开展了不同温度下的室内高温物理模拟试验,综合应用不同温度条件下岩石中的碳酸盐矿物类型和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建立了所述利用碳酸盐矿物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的方法(相当于建立了一种火驱碳酸盐矿物地质温度计)。该方法可用于火驱开发过程中地下燃烧温度的判别,实现对火驱层段不同深度燃烧温度的确定。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碳酸盐矿物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对目标研究区岩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煅烧试验,待岩心冷却后,综合应用阴极发光薄片和扫描电镜,定性分析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岩心中碳酸盐矿物的类型、赋存特征、含量及含量与温度的关系;
对冷却后的岩心进行X-衍射全岩定量分析,确定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岩心中单一碳酸盐矿物含量、碳酸盐矿物总量以及其分别与温度的关系;
建立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碳酸盐矿物含量与温度关系数学模型;
根据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岩心中碳酸盐矿物的类型、赋存特征、含量及含量与温度的关系,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岩心中单一碳酸盐矿物含量、碳酸盐矿物总量及其分别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所述数学模型中的一种或几种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煅烧试验的煅烧温度为150℃-850℃。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综合应用阴极发光薄片和扫描电镜,定性分析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岩心中碳酸盐矿物的类型、赋存特征、含量及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包括:
应用阴极发光薄片和扫描电镜分别对冷却后的岩心进行分析,获得扫描电镜图像及阴极发光图像;
根据所述扫描电镜图像及阴极发光图像定性确定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岩心中碳酸盐矿物的类型、赋存特征、含量及含量与温度的关系。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碳酸盐矿物包括方解石、菱铁矿、白云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34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