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气压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3350.8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27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剑 |
主分类号: | B60T13/68 | 分类号: | B60T13/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气压 制动 装置 | ||
一种车辆的气压制动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继动阀、制动分泵、制动总泵、压力传感器、储气筒和防抱死系统控制器;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气口A分别与第二电磁阀的进气口P和制动分泵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接线端K、第二电磁阀的接线端K和压力传感器的接线端K均防抱死系统控制器电连接或无线通讯连接;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为零时,由防抱死系统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的进气口P和出气口A相通。本发明结构较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可以实现防抱死控制和降低制动解除过程的延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气压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4所示,中国专利文献CN110816501A(申请号201911146560.7)公开的防抱死电磁阀及制动装置、气压制动系统,包括第一电磁阀110 、第二电磁阀120、第三电磁阀130、继动阀210 、制动分泵220、制动总泵230、压力传感器240、储气筒320和防抱死系统控制器330。制动总泵230的进气口P和继动阀210的进气口均与储气筒320连通;第一电磁阀110的进气口P与继动阀210的出气口连通,第一电磁阀110的出气口A分别与第二电磁阀120的进气口P、第三电磁阀130的进气口P和制动分泵220连通,第二电磁阀120的出气口A和第三电磁阀130的出气口A均与大气相通;制动总泵230的出气口A分别与继动阀210的控制口K和压力传感器240的控制口A连通。第一电磁阀110 的接线端K、第二电磁阀120的接线端K、第三电磁阀130的接线端K和压力传感器240的接线端K均防抱死系统控制器330电连接或无线通讯连接。当进行防抱死动作时,由防抱死系统控制器330控制第一电磁阀110的进气口P和出气口A不相通和第二电磁阀120的进气口P和出气口A相通;当压力传感器240检测到的压力为零时,由防抱死系统控制器330控制第三电磁阀130的进气口P和出气口A相通。
当进行防抱死动作这时制动总泵230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时,由防抱死系统控制器330控制第一电磁阀110的进气口P和出气口A不相通,且二电磁阀120的进气口P和出气口A相通,制动分泵220中压力气体可以经第二电磁阀120的出气口A排到大气中,这样就可以实现防抱死泄压,从而实现防抱死控制。当不需要进行防抱死动作时,由防抱死系统控制器330控制第一电磁阀110的进气口P和出气口A相通,且二电磁阀120的进气口P和出气口A不相通。当进行正常解除制动时,由于这时制动总泵230关闭即制动总泵230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不相通,因而制动总泵230与继动阀210之间的管路内的压力为零,压力传感器240检测到的压力为零,这时继动阀210的进口和出口不相通,此时防抱死系统控制器330根据压力传感器240的压力信号控制第三电磁阀130的进气口P和出气口A相通,制动分泵220中的压力气体能够经第三电磁阀130的出气口A排到大气中,从而实现不进行制动行时,制动分泵220中的压力气体可以快速泄压,从而提高解除制动的效率,降低制动解除过程的延迟。当制动分泵220快速泄压完成后,由防抱死系统控制器330控制第三电磁阀130的进气口P和出气口A不相通。当驾驶员正常进行制动时,这时第一电磁阀110的进气口P和出气口A相通,且第二电磁阀120的进气口P和出气口A不相通,第三电磁阀130的进气口P和出气口A不相通,储气筒320中的压力气体可以经制动总泵230到达继动阀210的控制口K,进而使继动阀210的进口和出口连通,这时储气筒320中的压力气体可以经继动阀210再经第一电磁阀110到达制动分泵220,通过制动分泵将压力转换为机械运动带动与其连接的制动器实现制动。
上述的防抱死电磁阀及制动装置、气压制动系统虽然可以实现防抱死控制和降低制动解除过程的延迟,但由于需要采用第一电磁阀110 、第二电磁阀120和第三电磁阀130三个电磁阀,且三个电磁阀均需要与防抱死系统控制器330连接,因而结构较复杂且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较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可以实现防抱死控制和降低制动解除过程的延迟的车辆的气压制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剑,未经刘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33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缓释管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
- 下一篇:密封机构及齿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