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慧能源管理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81991.X | 申请日: | 2020-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5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萍;樊峰;周海伟;上官松涛;谭曾明;张善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氏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新虹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9 | 代理人: | 孙畅 |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综改***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慧 能源 管理 设备 | ||
智慧能源管理设备,设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连接独立的负载;该智慧能源管理设备用于为每个端口连接的负载实现点对点的用电管理;主要包括电源输入单元、辅助供电单元、MCU控制器、输出电流检测单元、输出开关单元、ADC参考电压单元、RS485对FSU采集通讯接口单元、RS485对上通讯接口单元、GPS/4G远程上传或控制模块;通过4G及北斗三代系统短报文建立通信链路,同时兼容485通讯接口与铁塔基站对接,本发明实现了能源管理平台对端口用电的精细化管控,包括远程管控端口加电、管控到每个端口、采集端口负荷以及端口资源统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分配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慧能源管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5G大规模建设,铁塔基站(FSU)内各种型号、制式的设备增多,耗电量逐步加大。但是现有设备对能源分配管理不够精细化、便利化、远程化、智能化,导致目前在基站内设备电源的使用及设备加电比较混乱,处于一种无序的管理中。目前最先进的是分用户进行管控,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能源节约,但是实施后会导致该用户在本站点为用户完全不能提供任何通信服务,失去了节能的意义,在能源节约和用户服务方面没有达到更好的平衡。同时,由于网络升级设备更迭较快,目前运营商普遍存在以现网维护、设备替换为借口进入基站私自加装设备,造成收入订单流失,电费计量不够准确。
因此,急需一种用电管理设备能够实现能源管理平台对端口用电的精细化管控,包括远程管控端口加电、管控到每个端口、采集端口负荷以及端口资源统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智慧能源管理设备,以实现能源管理平台对端口用电的精细化管控,包括远程管控端口加电、管控到每个端口、采集端口负荷以及端口资源统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慧能源管理设备,设有多个端口,每个所述端口连接独立的负载;所述智慧能源管理设备用于为每个所述端口连接的所述负载实现点对点的用电管理;所述智慧能源管理设备包括电源输入单元、辅助供电单元、MCU控制器、输出电流检测单元、输出开关单元、ADC参考电压单元、RS485对FSU采集通讯接口单元、RS485对上通讯接口单元、GPS/4G远程上传或控制模块;所述MCU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辅助供电单元、所述输出电流检测单元、所述输出开关单元、所述ADC参考电压单元、所述RS485对FSU采集通讯接口单元以及所述RS485对上通讯接口单元电性相连,所述电源输入单元分别与所述辅助供电单元和所述输出电流检测单元电性相连,所述GPS/4G远程上传或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MCU控制器、所述辅助供电单元以及所述RS485对FSU采集通讯接口单元电性相连,所述辅助供电单元还与所述输出电流检测单元电性相连;
所述ADC参考电压单元用于生成基准电压值,以确定被测信号的准确幅值;所述RS485对FSU采集通讯接口单元用于所述MCU控制器与铁塔基站通过485通讯接口进行数据传输,并将所述铁塔基站的数据传送至所述GPS/4G远程上传或控制模块;所述RS485对上通讯接口单元用于所述MCU控制器与上位机的数据传输,将所述MCU控制器的数据传送至所述上位机;所述GPS/4G远程上传或控制模块用于通过4G及北斗三代系统短报文与能源管理平台建立通信链路;所述电源输入单元用于将外部电源转换为所述智慧能源管理设备的工作电源;所述辅助供电单元用于将所述工作电源转换为所述MCU控制器、所述GPS/4G远程上传或控制模块以及所述输出电流检测单元所需的电源;所述输出电流检测单元用于将所述工作电源转换为电信号传送至所述MCU控制器,所述MCU控制器根据所述ADC参考电压单元和所述RS485对FSU采集通讯接口单元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将为所述端口生成的电压控制信号通过所述输出电流检测单元传送至所述输出开关单元;所述输出电流检测单元能够根据所述端口的增加而扩展;所述输出开关单元用于将所述电压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端口传送至所述负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氏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樊氏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19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